应用化工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


科研与开发

  • 絮凝剂CTS-PFC的制备及在微污染水体上的应用

    鲁秀国;黄林长;过依婷;张耀;

    将酸洗废液制备的聚合氯化铁(PFC)为无机絮凝剂,壳聚糖(CTS)为有机絮凝剂,两种絮凝剂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来处理微污染湖水,考察PFC投加量、CTS投加量以及湖水pH对净化湖水的影响。结果表明,CTS投加量影响最大,其次是PFC投加量,pH值影响最小;当PFC投加量300 mg/L、CTS投加量6 mg/L,pH为7~8时去除效果最好,浊度和COD_(Mn)的去除率达88.7%,52.8%。

    2017年11期 v.46;No.309 2077-2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絮凝剂CTS-PFC的制备及在微污染水体上的应用

    鲁秀国;黄林长;过依婷;张耀;

    将酸洗废液制备的聚合氯化铁(PFC)为无机絮凝剂,壳聚糖(CTS)为有机絮凝剂,两种絮凝剂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来处理微污染湖水,考察PFC投加量、CTS投加量以及湖水pH对净化湖水的影响。结果表明,CTS投加量影响最大,其次是PFC投加量,pH值影响最小;当PFC投加量300 mg/L、CTS投加量6 mg/L,pH为7~8时去除效果最好,浊度和COD_(Mn)的去除率达88.7%,52.8%。

    2017年11期 v.46;No.309 2077-2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双亲阳离子阿拉伯木聚糖的合成及其在香波中的应用

    朱渊博;梁蓉;杨成;

    以玉米麸皮阿拉伯木聚糖为原料,以环氧氯丙烷和不同烷基链长的叔胺作为季铵化试剂,在碱性条件下,在水溶液体系里合成双亲阳离子阿拉伯木聚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随烷基链长的增加,双亲阳离子阿拉伯木聚糖溶液粘度增加。添加了双亲阳离子阿拉伯木聚糖的洗发水有着良好的帮助硅油沉积的能力,同时有着良好的梳理性能,而且烷基链越长,取代度越高,帮助硅油沉积的能力越强,干梳和湿梳性能也越好。

    2017年11期 v.46;No.309 2080-2083+2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双亲阳离子阿拉伯木聚糖的合成及其在香波中的应用

    朱渊博;梁蓉;杨成;

    以玉米麸皮阿拉伯木聚糖为原料,以环氧氯丙烷和不同烷基链长的叔胺作为季铵化试剂,在碱性条件下,在水溶液体系里合成双亲阳离子阿拉伯木聚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随烷基链长的增加,双亲阳离子阿拉伯木聚糖溶液粘度增加。添加了双亲阳离子阿拉伯木聚糖的洗发水有着良好的帮助硅油沉积的能力,同时有着良好的梳理性能,而且烷基链越长,取代度越高,帮助硅油沉积的能力越强,干梳和湿梳性能也越好。

    2017年11期 v.46;No.309 2080-2083+2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改性酒糟对电镀废水中Cr6+、Ni2+的吸附研究

    凌琪;吴梦;伍昌年;鲍立宁;王莉;王敏;王晏平;袁宇婷;

    酒糟采用1 mol/L硫酸和2 mol/L盐酸混合溶液(体积比1∶1)室温下改性6 h,冷冻干燥,进行FTIR表征,研究其对电镀废水中Cr~(6+)、Ni~(2+)吸附特性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酸改性后酒糟有效官能团数目增多;对于初始浓度20 mg/L的Cr~(6+)、Ni~(2+)的溶液,在Cr~(6+)pH=5.0、Ni~(2+)pH=7.0,改性酒槽投加量30 g/L,在20℃吸附30 min时,改性酒糟吸附Cr~(6+)、Ni~(2+)的效果最好;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的反映吸附过程;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改性酒糟对Cr~(6+)、Ni~(2+)的等温吸附。

    2017年11期 v.46;No.309 2084-2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改性酒糟对电镀废水中Cr6+、Ni2+的吸附研究

    凌琪;吴梦;伍昌年;鲍立宁;王莉;王敏;王晏平;袁宇婷;

    酒糟采用1 mol/L硫酸和2 mol/L盐酸混合溶液(体积比1∶1)室温下改性6 h,冷冻干燥,进行FTIR表征,研究其对电镀废水中Cr~(6+)、Ni~(2+)吸附特性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酸改性后酒糟有效官能团数目增多;对于初始浓度20 mg/L的Cr~(6+)、Ni~(2+)的溶液,在Cr~(6+)pH=5.0、Ni~(2+)pH=7.0,改性酒槽投加量30 g/L,在20℃吸附30 min时,改性酒糟吸附Cr~(6+)、Ni~(2+)的效果最好;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的反映吸附过程;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改性酒糟对Cr~(6+)、Ni~(2+)的等温吸附。

    2017年11期 v.46;No.309 2084-2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柴油脱酸溶剂回收用聚酰亚胺纳滤膜的接枝改性研究

    史德青;孔瑛;侯影飞;

    对自主合成的聚酰亚胺纳滤膜用表面接枝改性的手段进行处理,以提高其回收柴油脱酸溶剂的性能。研究了反应条件如反应时间、溶剂种类、单体种类及浓度等与接枝率间的关系,并比较了接枝前后及不同接枝率下膜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采取适宜的反应条件可得到较为理想的接枝率,膜的分离性能与接枝率大小有直接关系,接枝率越大,膜通量越小、截留率越大。

    2017年11期 v.46;No.309 2088-2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柴油脱酸溶剂回收用聚酰亚胺纳滤膜的接枝改性研究

    史德青;孔瑛;侯影飞;

    对自主合成的聚酰亚胺纳滤膜用表面接枝改性的手段进行处理,以提高其回收柴油脱酸溶剂的性能。研究了反应条件如反应时间、溶剂种类、单体种类及浓度等与接枝率间的关系,并比较了接枝前后及不同接枝率下膜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采取适宜的反应条件可得到较为理想的接枝率,膜的分离性能与接枝率大小有直接关系,接枝率越大,膜通量越小、截留率越大。

    2017年11期 v.46;No.309 2088-2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型阳离子絮凝剂对含油废水的处理

    姬国斌;徐文婷;

    用二乙胺与聚丙烯酰胺胺化接枝,合成叔胺化阳离子絮凝剂,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结果表明,当絮凝剂的投入量为12.5 mL/L,pH值为6、在180 r/min下快速搅拌4 min、然后调节速度为90 r/min,搅拌10 min,絮凝沉降30 min后,处理效果最好,COD 1 422 mg/L的含油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35.56%。综合经济因素,高岭土投入量为7.5 g/L。相同条件下,絮凝剂对COD值较小的含油废水处理效果更好。合成絮凝剂的应用价值相比较无机型和有机型絮凝剂更高。获得了一种新型阳离子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的处理的方法。

    2017年11期 v.46;No.309 2091-2093+2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型阳离子絮凝剂对含油废水的处理

    姬国斌;徐文婷;

    用二乙胺与聚丙烯酰胺胺化接枝,合成叔胺化阳离子絮凝剂,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结果表明,当絮凝剂的投入量为12.5 mL/L,pH值为6、在180 r/min下快速搅拌4 min、然后调节速度为90 r/min,搅拌10 min,絮凝沉降30 min后,处理效果最好,COD 1 422 mg/L的含油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35.56%。综合经济因素,高岭土投入量为7.5 g/L。相同条件下,絮凝剂对COD值较小的含油废水处理效果更好。合成絮凝剂的应用价值相比较无机型和有机型絮凝剂更高。获得了一种新型阳离子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的处理的方法。

    2017年11期 v.46;No.309 2091-2093+2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一种交联核壳微球的合成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戴姗姗;陈镇聪;黄志宇;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出用于调剖堵水的交联SiO_2/(PAM-PAA)核壳微球。对改性二氧化硅、核壳微球的化学结构及微球与孔隙的匹配关系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成功被改性,二氧化硅的接枝率为1.1%;当核孔膜孔径大小为12μm及填砂管渗透率为0.92 D时,微球具有最佳的深部调剖效果。

    2017年11期 v.46;No.309 2094-2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一种交联核壳微球的合成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戴姗姗;陈镇聪;黄志宇;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出用于调剖堵水的交联SiO_2/(PAM-PAA)核壳微球。对改性二氧化硅、核壳微球的化学结构及微球与孔隙的匹配关系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成功被改性,二氧化硅的接枝率为1.1%;当核孔膜孔径大小为12μm及填砂管渗透率为0.92 D时,微球具有最佳的深部调剖效果。

    2017年11期 v.46;No.309 2094-2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C@MnO2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郑德洲;徐新;娄建秋;汪金洋;高云芳;

    采用水热法,通过控制KMnO_4浓度,制备出不同C/Mn比例的球体复合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探讨不同C/Mn比例对比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 mol/L Na_2SO_4电解液中,CSM-3最高比电容可达216 F/g,1 A/g电流密度下恒流充放电400次,容量衰减不到4%,循环稳定性良好。简要分析了复合材料电极过程中双电层电容和赝电容对总电极容量的贡献。

    2017年11期 v.46;No.309 2099-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C@MnO2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郑德洲;徐新;娄建秋;汪金洋;高云芳;

    采用水热法,通过控制KMnO_4浓度,制备出不同C/Mn比例的球体复合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探讨不同C/Mn比例对比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 mol/L Na_2SO_4电解液中,CSM-3最高比电容可达216 F/g,1 A/g电流密度下恒流充放电400次,容量衰减不到4%,循环稳定性良好。简要分析了复合材料电极过程中双电层电容和赝电容对总电极容量的贡献。

    2017年11期 v.46;No.309 2099-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渭北烟煤浮选脱灰脱硫研究

    彭欢玲;曹敏;贺拥军;

    以渭北烟煤为研究对象,采用浮选法进行实验研究,以煤油和柴油作为捕捉剂,探讨了捕捉剂用量、入选矿浆浓度、入料粒度、浮选时间和混凝剂对精煤脱灰、脱硫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法选择最佳浮选条件,把原煤灰分从32.34%降到10.85%,硫分降到2.57%。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03-2105+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渭北烟煤浮选脱灰脱硫研究

    彭欢玲;曹敏;贺拥军;

    以渭北烟煤为研究对象,采用浮选法进行实验研究,以煤油和柴油作为捕捉剂,探讨了捕捉剂用量、入选矿浆浓度、入料粒度、浮选时间和混凝剂对精煤脱灰、脱硫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法选择最佳浮选条件,把原煤灰分从32.34%降到10.85%,硫分降到2.57%。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03-2105+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氧化剂去除饮用水中溶解性Mn2+的比较研究

    唐玉朝;徐满天;杨妍?;施微;黄显怀;胡伟;李卫华;钱益群;

    用KMnO_4、ClO_2、NaClO、Na_2S_2O_8、KHSO_5及O_3等水处理中常见的氧化剂去除水中的Mn~(2+),考察了投加量、联合投加、紫外光照、pH和共存离子等对Mn~(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MnO_4和O_3对溶解的Mn~(2+)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KMnO_4与Mn~(2+)投加比为2∶3时,反应30 min后,Mn~(2+)下降至0.006 mg/L;O_3流量0.6 L/min,5 min后Mn~(2+)下降至0.056 mg/L。KMnO_4和O_3在弱碱性条件下去除效果更佳。ClO_2有一定去除效果。采用UV辐射,在UV254/ClO_2、UV254/KHSO_5、UV254/Na_2S_2O_8系统中,当氧化剂与Mn~(2+)摩尔比分别为8∶5,4∶1和4∶1时,对起始Mn~(2+)浓度在0.8~0.9 mg/L的模拟水样,Mn~(2+)可分别下降至0.006,0.006,0.001 mg/L,均优于国家标准。单用NaClO处理,在较短反应时间条件下,效率较低,若UV254/NaClO联用,则亦有较好去除效果。KHSO_5/KMnO_4与Mn~(2+)比例为5∶2时,Mn~(2+)下降至0.06 mg/L,较单个投加效果显著提高。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06-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氧化剂去除饮用水中溶解性Mn2+的比较研究

    唐玉朝;徐满天;杨妍?;施微;黄显怀;胡伟;李卫华;钱益群;

    用KMnO_4、ClO_2、NaClO、Na_2S_2O_8、KHSO_5及O_3等水处理中常见的氧化剂去除水中的Mn~(2+),考察了投加量、联合投加、紫外光照、pH和共存离子等对Mn~(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MnO_4和O_3对溶解的Mn~(2+)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KMnO_4与Mn~(2+)投加比为2∶3时,反应30 min后,Mn~(2+)下降至0.006 mg/L;O_3流量0.6 L/min,5 min后Mn~(2+)下降至0.056 mg/L。KMnO_4和O_3在弱碱性条件下去除效果更佳。ClO_2有一定去除效果。采用UV辐射,在UV254/ClO_2、UV254/KHSO_5、UV254/Na_2S_2O_8系统中,当氧化剂与Mn~(2+)摩尔比分别为8∶5,4∶1和4∶1时,对起始Mn~(2+)浓度在0.8~0.9 mg/L的模拟水样,Mn~(2+)可分别下降至0.006,0.006,0.001 mg/L,均优于国家标准。单用NaClO处理,在较短反应时间条件下,效率较低,若UV254/NaClO联用,则亦有较好去除效果。KHSO_5/KMnO_4与Mn~(2+)比例为5∶2时,Mn~(2+)下降至0.06 mg/L,较单个投加效果显著提高。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06-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高含水油藏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李辛;

    针对冀东油田南堡断块油藏聚驱后大孔道发育、前期常规调剖措施效果差等问题,研究一种利用残留聚合物的絮凝剂和冻胶复合体系新技术,其中絮凝体系配方:4%潍坊改性钠土(CX-1)+0.06%稳定剂Na_2CO_3;冻胶体系配方为:0.5%~0.6%聚合物YG100+0.6%~0.7%交联剂YJ-1+0.016%~0.017%交联剂TJ-1。长岩心驱替实验表明,注入复合体系后,高渗通道的渗透率降低93%,是因为复合体系中CX-1与岩心残留聚合物发生絮凝作用,形成粒径较大的絮凝体,封堵高渗通道,冻胶成冻后通过吸附和滞留方式封堵渗透层。纵向三层非均质岩心驱油实验表明,在不同高含水时期,均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12.5%以上。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高含水油藏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李辛;

    针对冀东油田南堡断块油藏聚驱后大孔道发育、前期常规调剖措施效果差等问题,研究一种利用残留聚合物的絮凝剂和冻胶复合体系新技术,其中絮凝体系配方:4%潍坊改性钠土(CX-1)+0.06%稳定剂Na_2CO_3;冻胶体系配方为:0.5%~0.6%聚合物YG100+0.6%~0.7%交联剂YJ-1+0.016%~0.017%交联剂TJ-1。长岩心驱替实验表明,注入复合体系后,高渗通道的渗透率降低93%,是因为复合体系中CX-1与岩心残留聚合物发生絮凝作用,形成粒径较大的絮凝体,封堵高渗通道,冻胶成冻后通过吸附和滞留方式封堵渗透层。纵向三层非均质岩心驱油实验表明,在不同高含水时期,均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12.5%以上。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针铁矿对模拟废水中磷的吸附实验研究

    赵艳锋;俞嘉瑞;汪静柔;金允景;

    采用水解中和法制备了针铁矿,并进行了其吸附模拟废水中磷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对针铁矿吸附磷有很大影响,210 min达到吸附平衡;向50 mL 5 mg/L的含磷废水中投加1.0 g吸附剂,可去除磷90%;溶液初始酸碱性对吸附效果有显著影响,酸性溶液有利于吸附,当pH值为3时,去除率达到最高;针铁矿对磷的吸附受温度影响较小;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描述针铁矿对磷的吸附行为,吸附动力学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16-2118+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针铁矿对模拟废水中磷的吸附实验研究

    赵艳锋;俞嘉瑞;汪静柔;金允景;

    采用水解中和法制备了针铁矿,并进行了其吸附模拟废水中磷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对针铁矿吸附磷有很大影响,210 min达到吸附平衡;向50 mL 5 mg/L的含磷废水中投加1.0 g吸附剂,可去除磷90%;溶液初始酸碱性对吸附效果有显著影响,酸性溶液有利于吸附,当pH值为3时,去除率达到最高;针铁矿对磷的吸附受温度影响较小;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描述针铁矿对磷的吸附行为,吸附动力学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16-2118+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CoB催化剂在硼氢化钠-乙醇体系中制氢的应用

    梁志花;李其明;李芳;徐国菲;夏鑫;赵士夺;任书成;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合金CoB催化剂,研究其在NaBH_4-乙醇复合体系中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基于乙醇量(硼氢化钠浓度)、NaOH质量浓度、反应体系温度、醇水体系对CoB催化NaBH_4制氢的影响。结果表明,硼氢化钠产氢速率随着乙醇量(硼氢化钠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加快后减缓的变化;NaBH_4产氢速率随碱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且最优碱浓度大约为5%;NaBH_4制氢速率随反应温度增加而快速增加,反应动力学计算显示该体系的表观反应活化能Ea为56.45 kJ/mol;在相同条件下,CoB催化硼氢化钠醇解制氢的产氢速率快于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产氢速率。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19-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CoB催化剂在硼氢化钠-乙醇体系中制氢的应用

    梁志花;李其明;李芳;徐国菲;夏鑫;赵士夺;任书成;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合金CoB催化剂,研究其在NaBH_4-乙醇复合体系中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基于乙醇量(硼氢化钠浓度)、NaOH质量浓度、反应体系温度、醇水体系对CoB催化NaBH_4制氢的影响。结果表明,硼氢化钠产氢速率随着乙醇量(硼氢化钠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加快后减缓的变化;NaBH_4产氢速率随碱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且最优碱浓度大约为5%;NaBH_4制氢速率随反应温度增加而快速增加,反应动力学计算显示该体系的表观反应活化能Ea为56.45 kJ/mol;在相同条件下,CoB催化硼氢化钠醇解制氢的产氢速率快于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产氢速率。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19-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呋塞米-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增溶效果评价

    刘春叶;苗延青;张雪娇;邢雪娟;

    采用包合法制备呋塞米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对其包合常数等进行测定。配制HP-β-CD溶液,加入过量呋塞米制备包合物,使用红外光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通过相溶解度法对HP-β-CD与呋塞米的相互作用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相溶解度曲线为线性关系,表明两者之间为AL型包合,包合比例1∶1。包合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7℃、HP-β-CD浓度为0.486 5 mol/L时,呋塞米的增溶倍数可高达32.10倍。采用HP-β-CD包合法,可显著改善呋塞米的溶解性,为呋塞米新剂型的开发提供依据。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23-2125+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呋塞米-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增溶效果评价

    刘春叶;苗延青;张雪娇;邢雪娟;

    采用包合法制备呋塞米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对其包合常数等进行测定。配制HP-β-CD溶液,加入过量呋塞米制备包合物,使用红外光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通过相溶解度法对HP-β-CD与呋塞米的相互作用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相溶解度曲线为线性关系,表明两者之间为AL型包合,包合比例1∶1。包合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7℃、HP-β-CD浓度为0.486 5 mol/L时,呋塞米的增溶倍数可高达32.10倍。采用HP-β-CD包合法,可显著改善呋塞米的溶解性,为呋塞米新剂型的开发提供依据。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23-2125+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声波辅助强氧化剂解除凝胶堵塞实验研究

    李旭;蒲春生;Nasir Khan;田晓玲;陈宁新;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强氧化剂对Cr~(3+)/HPAM凝胶体系解堵降粘的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后,凝胶的降粘率可达99.95%,与强氧化剂单独降解相比,凝胶的交联节点更为疏松,空间层状密集结构受到了更严重的破坏,且Cr(Ⅲ)低聚物单体与聚丙烯酰胺单体显著增多,聚集体明显减少。模拟驱替实验中,超声波辅助强氧化剂解除凝胶堵塞作用明显,渗透率恢复率达到38.9%,超声波与强氧化剂间的协同作用对凝胶降解促进明显,具有实用性意义。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26-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声波辅助强氧化剂解除凝胶堵塞实验研究

    李旭;蒲春生;Nasir Khan;田晓玲;陈宁新;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强氧化剂对Cr~(3+)/HPAM凝胶体系解堵降粘的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后,凝胶的降粘率可达99.95%,与强氧化剂单独降解相比,凝胶的交联节点更为疏松,空间层状密集结构受到了更严重的破坏,且Cr(Ⅲ)低聚物单体与聚丙烯酰胺单体显著增多,聚集体明显减少。模拟驱替实验中,超声波辅助强氧化剂解除凝胶堵塞作用明显,渗透率恢复率达到38.9%,超声波与强氧化剂间的协同作用对凝胶降解促进明显,具有实用性意义。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26-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杂化膜催化酯化与固体碱酯交换集成工艺制备生物柴油

    石文英;李红宾;孙茂文;苏玉恒;张海霞;覃小红;

    以废鸡油为原料,建立杂化膜催化酯化-固体碱催化酯交换集成工艺制备生物柴油。考察醇油质量比、反应温度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产物中脂肪酸组成;核磁共振氢谱计算鸡油中甘油三酯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38 K,甲醇与废鸡油质量比为3∶1,鸡油酯化反应转化率为93.5%。气相色谱显示,废鸡油原料中含有的五种脂肪酸都转化成为脂肪酸甲酯,鸡油酯交换反应转化率为98.1%。制备出的生物柴油样品酸值、密度、运动黏度、闪点和硫含量多项指标均满足我国GBT 20828—2015、美国ASTM 6751—06e1和欧洲EN 14214生物柴油标准。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31-213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杂化膜催化酯化与固体碱酯交换集成工艺制备生物柴油

    石文英;李红宾;孙茂文;苏玉恒;张海霞;覃小红;

    以废鸡油为原料,建立杂化膜催化酯化-固体碱催化酯交换集成工艺制备生物柴油。考察醇油质量比、反应温度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产物中脂肪酸组成;核磁共振氢谱计算鸡油中甘油三酯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38 K,甲醇与废鸡油质量比为3∶1,鸡油酯化反应转化率为93.5%。气相色谱显示,废鸡油原料中含有的五种脂肪酸都转化成为脂肪酸甲酯,鸡油酯交换反应转化率为98.1%。制备出的生物柴油样品酸值、密度、运动黏度、闪点和硫含量多项指标均满足我国GBT 20828—2015、美国ASTM 6751—06e1和欧洲EN 14214生物柴油标准。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31-213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D314树脂吸附钼离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宁阳坤;李涛;杨涛;刘红召;赵恒勤;任保增;

    采用静态实验法研究D314树脂吸附钼离子的机理,在实验条件下分别用弗伦德利希(Freundlich)和朗格缪尔(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分析了D314树脂对钼离子的吸附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相关性较高,可拟合钼离子的吸附过程。ΔH>0表明离子交换过程为吸热过程,热力学函数ΔG<0表明D314树脂吸附钼离子过程能够自发进行,ΔS>0表明钼离子吸附是熵增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2在0.99以上能够很好拟合D314树脂吸附钼离子的过程,颗粒扩散为钼离子吸附过程的主要控速步骤。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34-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D314树脂吸附钼离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宁阳坤;李涛;杨涛;刘红召;赵恒勤;任保增;

    采用静态实验法研究D314树脂吸附钼离子的机理,在实验条件下分别用弗伦德利希(Freundlich)和朗格缪尔(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分析了D314树脂对钼离子的吸附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相关性较高,可拟合钼离子的吸附过程。ΔH>0表明离子交换过程为吸热过程,热力学函数ΔG<0表明D314树脂吸附钼离子过程能够自发进行,ΔS>0表明钼离子吸附是熵增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2在0.99以上能够很好拟合D314树脂吸附钼离子的过程,颗粒扩散为钼离子吸附过程的主要控速步骤。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34-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Gemini表面活性剂在低阶煤表面吸附及成浆性能研究

    张光华;杜倩;杜伦;

    为了研究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同结构是否对低阶煤表面吸附及水煤浆成浆性能有影响,选择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_(12)-3(OH)-C_(12)(SAA-1)和C_(12)-(CH_2)_3-C_(12)(SAA-2))对煤粒表面进行疏水改性,通过对煤粒表面吸附量、水煤浆表观粘度和浆体稳定性为考察对象研究其改性效果。结果表明,SAA-2主要以季铵盐的正电荷为活性吸附点,即其饱和吸附量可达到2.95 mg/g,成浆浓度在57%时,表观粘度为723 m Pa·s,接触角为70.89°,Zeta电位为-37.4 mV;SAA-1除了与SAA-2有相同吸附点外,还有羟基与煤粒表面羟基之间的氢键和分子间力的活性吸附点,较SAA-2饱和吸附量增大,可达到3.17 mg/g,成浆浓度在57%时,表观粘度为676 m Pa·s,接触角为85.08°,Zeta电位为-49.6 mV,分散效果最佳。利用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测得经SAA-1改性水煤浆比SAA-2更稳定。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38-2142+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Gemini表面活性剂在低阶煤表面吸附及成浆性能研究

    张光华;杜倩;杜伦;

    为了研究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同结构是否对低阶煤表面吸附及水煤浆成浆性能有影响,选择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_(12)-3(OH)-C_(12)(SAA-1)和C_(12)-(CH_2)_3-C_(12)(SAA-2))对煤粒表面进行疏水改性,通过对煤粒表面吸附量、水煤浆表观粘度和浆体稳定性为考察对象研究其改性效果。结果表明,SAA-2主要以季铵盐的正电荷为活性吸附点,即其饱和吸附量可达到2.95 mg/g,成浆浓度在57%时,表观粘度为723 m Pa·s,接触角为70.89°,Zeta电位为-37.4 mV;SAA-1除了与SAA-2有相同吸附点外,还有羟基与煤粒表面羟基之间的氢键和分子间力的活性吸附点,较SAA-2饱和吸附量增大,可达到3.17 mg/g,成浆浓度在57%时,表观粘度为676 m Pa·s,接触角为85.08°,Zeta电位为-49.6 mV,分散效果最佳。利用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测得经SAA-1改性水煤浆比SAA-2更稳定。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38-2142+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利用大枣核壳制备糠醛的工艺研究

    刘世军;段长浩;唐志书;宋忠兴;崔春利;刘红波;梁艳妮;张娱;许洪波;

    利用硫酸法,以大枣核壳为原料制备糠醛,考察料液比、硫酸浓度、蒸馏温度、蒸馏时间对糠醛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糠醛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 g/mL,硫酸浓度1.0 mol/L,时间2 h,温度为160℃。该条件下糠醛可达最高产量,且制备工艺条件稳定。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43-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利用大枣核壳制备糠醛的工艺研究

    刘世军;段长浩;唐志书;宋忠兴;崔春利;刘红波;梁艳妮;张娱;许洪波;

    利用硫酸法,以大枣核壳为原料制备糠醛,考察料液比、硫酸浓度、蒸馏温度、蒸馏时间对糠醛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糠醛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 g/mL,硫酸浓度1.0 mol/L,时间2 h,温度为160℃。该条件下糠醛可达最高产量,且制备工艺条件稳定。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43-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砷锑在二氧化钛表面光催化氧化机理研究

    程雪娜;宋佳颖;张春静;

    砷锑在自然环境中通常共存,且三价态的砷锑毒性远大于五价态,为了降低砷锑的毒性,通过二氧化钛催化氧化砷锑的研究备受关注。通过在实验室制备一种比表面积为202 m~2/g,孔径为44 nm的新型高能{001}晶面TiO_2材料氧化砷锑,考察了TiO_2对砷锑的氧化能力,并通过ESR实验探究了TiO_2氧化砷锑的机理以及通过电化学实验解释了氧化速率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这种TiO_2材料对砷锑具有极强的吸附氧化能力,在光照条件下TiO_2表面会产生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对砷锑进行氧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对砷锑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000 9 min~(-1)和0.011 2 min~(-1),即TiO_2对锑的氧化能力强于砷,这是由于TiO_2和锑之间的电荷转移阻抗更低,更容易发生电子传递造成的。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46-2149+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砷锑在二氧化钛表面光催化氧化机理研究

    程雪娜;宋佳颖;张春静;

    砷锑在自然环境中通常共存,且三价态的砷锑毒性远大于五价态,为了降低砷锑的毒性,通过二氧化钛催化氧化砷锑的研究备受关注。通过在实验室制备一种比表面积为202 m~2/g,孔径为44 nm的新型高能{001}晶面TiO_2材料氧化砷锑,考察了TiO_2对砷锑的氧化能力,并通过ESR实验探究了TiO_2氧化砷锑的机理以及通过电化学实验解释了氧化速率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这种TiO_2材料对砷锑具有极强的吸附氧化能力,在光照条件下TiO_2表面会产生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对砷锑进行氧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对砷锑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000 9 min~(-1)和0.011 2 min~(-1),即TiO_2对锑的氧化能力强于砷,这是由于TiO_2和锑之间的电荷转移阻抗更低,更容易发生电子传递造成的。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46-2149+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卤素修饰γ-Al2O3催化剂及其在MTBE裂解的研究

    金玉松;王筠松;王丽;孙苏;郭耘;郭杨龙;卢冠忠;

    研究了不同卤素修饰对γ-Al_2O_3的酸性影响以及其对甲基叔丁基醚(MTBE)裂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H_4)_2SiF_6溶液修饰催化剂能够使得MTBE转化率高于95%,且甲醇选择性为100%。XRD和FTIR表征结果显示,(NH_4)_2SiF_6修饰γ-Al_2O_3上形成γ-AlF_3晶相,引入B酸的同时也增加了L酸量,从而提高了催化剂反应活性。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50-2153+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卤素修饰γ-Al2O3催化剂及其在MTBE裂解的研究

    金玉松;王筠松;王丽;孙苏;郭耘;郭杨龙;卢冠忠;

    研究了不同卤素修饰对γ-Al_2O_3的酸性影响以及其对甲基叔丁基醚(MTBE)裂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H_4)_2SiF_6溶液修饰催化剂能够使得MTBE转化率高于95%,且甲醇选择性为100%。XRD和FTIR表征结果显示,(NH_4)_2SiF_6修饰γ-Al_2O_3上形成γ-AlF_3晶相,引入B酸的同时也增加了L酸量,从而提高了催化剂反应活性。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50-2153+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川佛手中黄酮类物质的微波和超声波联合提取工艺优化

    邓祥;黄小梅;王坤;

    采用微波和超声波联合提取技术提取川佛手中的黄酮,在微波功率800 W和微波提取时间40 min条件下,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超声时间和料液比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川佛手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80%,温度55℃,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1∶20 g/mL。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川佛手黄酮的提取率约为44.05 mg/g。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54-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76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川佛手中黄酮类物质的微波和超声波联合提取工艺优化

    邓祥;黄小梅;王坤;

    采用微波和超声波联合提取技术提取川佛手中的黄酮,在微波功率800 W和微波提取时间40 min条件下,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超声时间和料液比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川佛手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80%,温度55℃,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1∶20 g/mL。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川佛手黄酮的提取率约为44.05 mg/g。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54-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376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粉煤灰陶粒处理初期雨水的吸附研究

    王祝来;王婷;樊祖辉;林子增;

    选用一种粉煤灰陶粒作为吸附剂,考察两种吸附时间和两种质量下对初期雨水中的COD、TN、TP以及这三种污染物质混合下正交实验吸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陶粒质量和两种吸附时间下COD、TP和TN剩余浓度差异不是很大,但三种物质去除率总体趋势是低浓度时去除率较高,陶粒质量大和吸附时间长时TP去除率均较大,高TN浓度时,两种陶粒质量和两种吸附时间下去除率趋于相同;以COD、TP和TN去除率作为正交实验指标时,三个因素的主次关系和最佳水平组合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粉煤灰陶粒在含有COD、TP和TN的混合液中对各实验指标吸附效果无明显干扰。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58-2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粉煤灰陶粒处理初期雨水的吸附研究

    王祝来;王婷;樊祖辉;林子增;

    选用一种粉煤灰陶粒作为吸附剂,考察两种吸附时间和两种质量下对初期雨水中的COD、TN、TP以及这三种污染物质混合下正交实验吸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陶粒质量和两种吸附时间下COD、TP和TN剩余浓度差异不是很大,但三种物质去除率总体趋势是低浓度时去除率较高,陶粒质量大和吸附时间长时TP去除率均较大,高TN浓度时,两种陶粒质量和两种吸附时间下去除率趋于相同;以COD、TP和TN去除率作为正交实验指标时,三个因素的主次关系和最佳水平组合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粉煤灰陶粒在含有COD、TP和TN的混合液中对各实验指标吸附效果无明显干扰。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58-2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十八叔胺的制备及其性能

    郭睿;马兰;宋博;土瑞香;郭煜;李云鹏;

    以十八胺和环氧氯丙烷作为主要原料,以乙醇为溶剂,通过烷基化反应合成双(1-氯-2-羟丙基)正十八烷胺,对其进行IR、~1H NMR、XRD表征。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响应面法优化,同时测定了其表面张力和稳泡性能。其较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0.23 h、n(十八胺)∶n(环氧氯丙烷)=1∶2.02、反应温度70.15℃。双(1-氯-2-羟丙基)正十八烷胺的CMC值为1.97×10~(-3)mol/L,γ_(cmc)为34.61 mN/m,并具有良好的稳泡性能。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62-2165+2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87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十八叔胺的制备及其性能

    郭睿;马兰;宋博;土瑞香;郭煜;李云鹏;

    以十八胺和环氧氯丙烷作为主要原料,以乙醇为溶剂,通过烷基化反应合成双(1-氯-2-羟丙基)正十八烷胺,对其进行IR、~1H NMR、XRD表征。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响应面法优化,同时测定了其表面张力和稳泡性能。其较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0.23 h、n(十八胺)∶n(环氧氯丙烷)=1∶2.02、反应温度70.15℃。双(1-氯-2-羟丙基)正十八烷胺的CMC值为1.97×10~(-3)mol/L,γ_(cmc)为34.61 mN/m,并具有良好的稳泡性能。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62-2165+2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87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短流程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试验研究

    张涵;周俊波;李尚志;

    针对我国沿海水质的特点,开发了集浸没式超滤及絮凝反应为一体的短流程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设备,并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产水水质可达到后续反渗透进水要求,SDI15<1%,浊度<0.1 NTU,并可以在33~40 L/(m~2·h)的高通量下保持6个月稳定运行,可以应用于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预处理过程中。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66-2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短流程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试验研究

    张涵;周俊波;李尚志;

    针对我国沿海水质的特点,开发了集浸没式超滤及絮凝反应为一体的短流程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设备,并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产水水质可达到后续反渗透进水要求,SDI15<1%,浊度<0.1 NTU,并可以在33~40 L/(m~2·h)的高通量下保持6个月稳定运行,可以应用于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预处理过程中。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66-2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静电纺丝法制备AVM/PLA载药微球及光降解性能的研究

    沈文;张光华;李亚莉;张超;樊国栋;

    用聚乳酸(PLA)负载阿维菌素(AVM),通过溶剂在电场内的溶解溶剂挥发,制备了载药微球。通过微球形貌表征对纺丝工艺中纺丝液浓度、纺丝速度进行了优化。通过标准曲线法对AVM的溶液累积溶出率进行测定。通过AVM光解时间与吸光度的变化关系,说明了载药微球对AVM光稳定性的提高。结果表明,在电场电压15 kV、电场间距10 cm、纺丝速度1.2 mL/h、PLA溶液浓度4%时,电场产生不连续性射流,形成分散均匀的载药微球;载药微球在pH 7.4的PBS溶液中,37℃、转速75 r/min的溶出条件下,AVM释放持续10 h;在500 W高压汞灯持续照射下,微球对AVM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70-2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静电纺丝法制备AVM/PLA载药微球及光降解性能的研究

    沈文;张光华;李亚莉;张超;樊国栋;

    用聚乳酸(PLA)负载阿维菌素(AVM),通过溶剂在电场内的溶解溶剂挥发,制备了载药微球。通过微球形貌表征对纺丝工艺中纺丝液浓度、纺丝速度进行了优化。通过标准曲线法对AVM的溶液累积溶出率进行测定。通过AVM光解时间与吸光度的变化关系,说明了载药微球对AVM光稳定性的提高。结果表明,在电场电压15 kV、电场间距10 cm、纺丝速度1.2 mL/h、PLA溶液浓度4%时,电场产生不连续性射流,形成分散均匀的载药微球;载药微球在pH 7.4的PBS溶液中,37℃、转速75 r/min的溶出条件下,AVM释放持续10 h;在500 W高压汞灯持续照射下,微球对AVM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70-2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声辅助浸提拐枣中多糖及抗氧化性研究

    杨海涛;曹小燕;

    以超声辅助柠檬酸-柠檬酸钠酸性缓冲溶液浸提拐枣果中的多糖,并考察其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表明,拐枣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0℃,固液比1∶30 g/mL,提取时间20 min,超声波功率320 W,pH 6缓冲溶液。该工艺条件下,拐枣多糖的提取率为36.85%。拐枣多糖清除·OH、O_2~(-·)的IC50值分别为5.81 mg/mL和0.398 mg/mL,优于同浓度条件下维生素C溶液。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74-2177+2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673 ] |[引用频次: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声辅助浸提拐枣中多糖及抗氧化性研究

    杨海涛;曹小燕;

    以超声辅助柠檬酸-柠檬酸钠酸性缓冲溶液浸提拐枣果中的多糖,并考察其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表明,拐枣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0℃,固液比1∶30 g/mL,提取时间20 min,超声波功率320 W,pH 6缓冲溶液。该工艺条件下,拐枣多糖的提取率为36.85%。拐枣多糖清除·OH、O_2~(-·)的IC50值分别为5.81 mg/mL和0.398 mg/mL,优于同浓度条件下维生素C溶液。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74-2177+2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673 ] |[引用频次: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海藻酸钠/研磨处理APT复合凝胶小球对亚甲基蓝吸附研究

    施小宁;张浩波;陈晖;戴红霞;段国建;

    将碾磨酸处理凹凸棒黏土(G-APT)与海藻酸钠(NaAlg)物理共混,与CaCl_2固化交联,制备NaAlg/G-APT复合凝胶小球,考察了复合凝胶小球对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表征表明,适当次数研磨,可使APT棒晶束有效解离,使其在复合凝胶中均匀分散。复合凝胶小球对MB平衡吸附量(q_e)随APT碾磨次数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APT碾磨4次时,q_e最大,为167.2 mg/g,相对于APT未碾磨处理样提高48.5%。达到最大吸附量的最佳MB初始浓度为200 mg/L,pH值为6.0,吸附时间120 min。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描述更为合适,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78-2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海藻酸钠/研磨处理APT复合凝胶小球对亚甲基蓝吸附研究

    施小宁;张浩波;陈晖;戴红霞;段国建;

    将碾磨酸处理凹凸棒黏土(G-APT)与海藻酸钠(NaAlg)物理共混,与CaCl_2固化交联,制备NaAlg/G-APT复合凝胶小球,考察了复合凝胶小球对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表征表明,适当次数研磨,可使APT棒晶束有效解离,使其在复合凝胶中均匀分散。复合凝胶小球对MB平衡吸附量(q_e)随APT碾磨次数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APT碾磨4次时,q_e最大,为167.2 mg/g,相对于APT未碾磨处理样提高48.5%。达到最大吸附量的最佳MB初始浓度为200 mg/L,pH值为6.0,吸附时间120 min。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描述更为合适,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78-2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AB-ASBR处理有机含氮废水的实验研究

    李婉然;端允;赵瑛;杨晶晶;杜昀桂;

    采用吸附-降解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B-ASBR),发挥"A段吸附+B段生物降解"的优势,历时350 d,实现了有机含氮废水中COD、氨氮和亚硝态氮的高效去除。结果表明,稳态运行时,反应器所能负荷的COD、NH_4~+-N和NO_2~--N的浓度分别为3 000 mg/L,550 mg/L和320 mg/L,去除率分别为95%,90%和95%。B反应柱的电镜扫描结果,证实了厌氧氨氧化菌群的存在,说明厌氧氨氧化反应在AB-ASBR模式下启动成功。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83-2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AB-ASBR处理有机含氮废水的实验研究

    李婉然;端允;赵瑛;杨晶晶;杜昀桂;

    采用吸附-降解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B-ASBR),发挥"A段吸附+B段生物降解"的优势,历时350 d,实现了有机含氮废水中COD、氨氮和亚硝态氮的高效去除。结果表明,稳态运行时,反应器所能负荷的COD、NH_4~+-N和NO_2~--N的浓度分别为3 000 mg/L,550 mg/L和320 mg/L,去除率分别为95%,90%和95%。B反应柱的电镜扫描结果,证实了厌氧氨氧化菌群的存在,说明厌氧氨氧化反应在AB-ASBR模式下启动成功。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83-2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桷树叶中总黄酮的乙醇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董兰岚;吕娟;何元;周思敏;白群华;肖虹;

    采用超声乙醇提取黄桷树叶中总黄酮,以芦丁为标准品,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工艺组合为:超声功率420 W,料液比1∶50 g/mL,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提取20 min。最优工艺条件下,黄桷树叶中总黄酮提取率9.34%。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88-2190+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468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桷树叶中总黄酮的乙醇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董兰岚;吕娟;何元;周思敏;白群华;肖虹;

    采用超声乙醇提取黄桷树叶中总黄酮,以芦丁为标准品,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工艺组合为:超声功率420 W,料液比1∶50 g/mL,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提取20 min。最优工艺条件下,黄桷树叶中总黄酮提取率9.34%。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88-2190+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468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废弃钻井液微生物-固化复合处理技术研究

    侯博;杨勇平;孙欢;

    对苏里格气田区块废弃钻井液进行微生物-固化处理,以浸出液重金属离子含量、COD_(Cr)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固化剂正交实验配方优选、微生物菌种筛选,对苏里格区块的废弃钻井液微生物-固化复合处理技术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固化剂的最佳配方为:每100 mL废弃泥浆添加8 g LQ固化支撑剂+2 g SH-1综合调节剂+2.4 g MJ-1促凝剂+5 g水泥。以SL-1型细菌为微生物处理剂,加入量为6 mL。微生物-固化处理后的废弃泥浆钻井液7 d无侧限抗压强度高达3.41 MPa,含水率为36.9%~40.7%,浸出液的pH为6.9~8.7,重金属离子含量、COD_(Cr)、石油类和色度均符合GB 8978—2002污水综合排放I级标准,可直接覆土掩埋,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结果。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91-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废弃钻井液微生物-固化复合处理技术研究

    侯博;杨勇平;孙欢;

    对苏里格气田区块废弃钻井液进行微生物-固化处理,以浸出液重金属离子含量、COD_(Cr)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固化剂正交实验配方优选、微生物菌种筛选,对苏里格区块的废弃钻井液微生物-固化复合处理技术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固化剂的最佳配方为:每100 mL废弃泥浆添加8 g LQ固化支撑剂+2 g SH-1综合调节剂+2.4 g MJ-1促凝剂+5 g水泥。以SL-1型细菌为微生物处理剂,加入量为6 mL。微生物-固化处理后的废弃泥浆钻井液7 d无侧限抗压强度高达3.41 MPa,含水率为36.9%~40.7%,浸出液的pH为6.9~8.7,重金属离子含量、COD_(Cr)、石油类和色度均符合GB 8978—2002污水综合排放I级标准,可直接覆土掩埋,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结果。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91-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TG-FTIR研究污泥掺混废轮胎共热解特性

    吕全伟;林顺洪;李玉;柏继松;李长江;莫榴;李伟;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污泥与废轮胎混合热解特性。研究发现,污泥与废轮胎混合热解可弥补单污泥热解存在的不足;随着废轮胎掺混比例增加,热解特性指数逐渐增加(由8.54E-14增加到2.24E-12)。利用Coats-Redfern法研究热解反应动力学发现,在第一阶段(168~600℃),不同混合比例的样品热解过程适合的反应级数不同;在第二阶段(600~1 200℃),所有样品的热解均符合3级反应规律。FTIR分析表明,热解主要生成H_2O、CO_2、CO和CH_4等物质;其中CO在750℃之后的析出主要是由CO_2与焦炭的反应产生。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95-2198+2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TG-FTIR研究污泥掺混废轮胎共热解特性

    吕全伟;林顺洪;李玉;柏继松;李长江;莫榴;李伟;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污泥与废轮胎混合热解特性。研究发现,污泥与废轮胎混合热解可弥补单污泥热解存在的不足;随着废轮胎掺混比例增加,热解特性指数逐渐增加(由8.54E-14增加到2.24E-12)。利用Coats-Redfern法研究热解反应动力学发现,在第一阶段(168~600℃),不同混合比例的样品热解过程适合的反应级数不同;在第二阶段(600~1 200℃),所有样品的热解均符合3级反应规律。FTIR分析表明,热解主要生成H_2O、CO_2、CO和CH_4等物质;其中CO在750℃之后的析出主要是由CO_2与焦炭的反应产生。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95-2198+2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绿色环保型太阳能循环水系统阻垢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余嵘;马志祥;李玉娥;周欣桐;苏玲莉;张桐;李仲华;

    以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一种多官能团太阳能循环水多元共聚阻垢剂。通过静态沉淀抑制法考察了用量、Ca~(2+)浓度、水温及含水量对三元共聚物的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投加量4 mg/L,80℃时,对CaCO_3的阻垢率达到92.4%,钙离子浓度大于360 mg/L时,阻垢率依然能维持在85%以上;90℃时阻垢效果稳定在85%以上,在冷凝点不同的循环水系统中,阻垢效果稳定在80%以上。通过凝胶色谱仪测定共聚物分子量为1 394,属于分布较窄的过渡区分子量共聚物。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共聚物结构中存在羧基、酯基、酰胺基等阻垢官能团,协同起到稳定的阻垢效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碳酸钙晶体分析表明,晶格畸变和络合增溶是阻垢的主要机理。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99-2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绿色环保型太阳能循环水系统阻垢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余嵘;马志祥;李玉娥;周欣桐;苏玲莉;张桐;李仲华;

    以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一种多官能团太阳能循环水多元共聚阻垢剂。通过静态沉淀抑制法考察了用量、Ca~(2+)浓度、水温及含水量对三元共聚物的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投加量4 mg/L,80℃时,对CaCO_3的阻垢率达到92.4%,钙离子浓度大于360 mg/L时,阻垢率依然能维持在85%以上;90℃时阻垢效果稳定在85%以上,在冷凝点不同的循环水系统中,阻垢效果稳定在80%以上。通过凝胶色谱仪测定共聚物分子量为1 394,属于分布较窄的过渡区分子量共聚物。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共聚物结构中存在羧基、酯基、酰胺基等阻垢官能团,协同起到稳定的阻垢效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碳酸钙晶体分析表明,晶格畸变和络合增溶是阻垢的主要机理。

    2017年11期 v.46;No.309 2199-2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金属氧化物纤维的制备及其光降解甲基橙催化性能的研究

    高小媛;陈武强;李珍;杨鸿鹰;王丽莉;

    分别以羊绒、蚕丝和微晶纤维素为模板,以Ce~(3+)和Ni~(2+)硝酸盐为前驱体,制备CeO_2和NiO纤维,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其形貌和结构。以难降解有机物甲基橙为模型,考察不同生物模板复制氧化物纤维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eO_2和NiO纤维都保持了原模板纤维的微结构特征。模板纤维的存在与否不影响CeO_2和NiO纤维的晶型结构,但模板复制出的氧化物的结晶度较低,且晶粒尺寸较小。CeO_2的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NiO,且以微晶纤维素为模板复制的CeO_2的光催化性能最佳。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04-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金属氧化物纤维的制备及其光降解甲基橙催化性能的研究

    高小媛;陈武强;李珍;杨鸿鹰;王丽莉;

    分别以羊绒、蚕丝和微晶纤维素为模板,以Ce~(3+)和Ni~(2+)硝酸盐为前驱体,制备CeO_2和NiO纤维,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其形貌和结构。以难降解有机物甲基橙为模型,考察不同生物模板复制氧化物纤维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eO_2和NiO纤维都保持了原模板纤维的微结构特征。模板纤维的存在与否不影响CeO_2和NiO纤维的晶型结构,但模板复制出的氧化物的结晶度较低,且晶粒尺寸较小。CeO_2的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NiO,且以微晶纤维素为模板复制的CeO_2的光催化性能最佳。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04-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葫芦巴中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研究

    丁建海;刘世巍;常辉;张方娟;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葫芦巴中的总黄酮,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葫芦巴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50 g/mL,乙醇浓度40%,提取时间0.5 h,提取温度50℃。在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017%。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09-2210+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439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葫芦巴中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研究

    丁建海;刘世巍;常辉;张方娟;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葫芦巴中的总黄酮,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葫芦巴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50 g/mL,乙醇浓度40%,提取时间0.5 h,提取温度50℃。在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017%。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09-2210+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439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对苯二甲酸二苯甲酰肼的合成工艺、热稳定性及其理论研究

    李顺江;郭文江;蔡艳华;李兴扬;邹同学;

    对苯二甲酸经酰化反应得到对苯二酰氯,再与苯甲酰肼反应,合成芳香族双酰胺化合物对苯二甲酸二苯甲酰肼,借助FTIR和~1H NMR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当苯甲酰肼与对苯二酰氯反应摩尔比为3∶1,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70℃,产率最高达93.5%。热失重分析表明,产物热分解由三个阶段组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DMol3密度泛函计算获取了产物最佳几何结构、前线轨道能量以及相关的热力学参数。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11-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对苯二甲酸二苯甲酰肼的合成工艺、热稳定性及其理论研究

    李顺江;郭文江;蔡艳华;李兴扬;邹同学;

    对苯二甲酸经酰化反应得到对苯二酰氯,再与苯甲酰肼反应,合成芳香族双酰胺化合物对苯二甲酸二苯甲酰肼,借助FTIR和~1H NMR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当苯甲酰肼与对苯二酰氯反应摩尔比为3∶1,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70℃,产率最高达93.5%。热失重分析表明,产物热分解由三个阶段组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DMol3密度泛函计算获取了产物最佳几何结构、前线轨道能量以及相关的热力学参数。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11-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专论与综述

  • 化学链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刘涛;余钟亮;李光;房倚天;

    归纳总结了化学链技术在制氢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目前主要应用方式有三种:化学链重整制氢(CLR)、钙链循环制氢(Ca-CLP)、化学链制氢(CLHG)。为制得高纯氢气CLR和Ca-CLP都需要水汽变换、变压吸附等后续处理过程,而CLHG在实现CO_2捕集的同时不需要额外的氢气净化过程,优势明显。氧载体的选择、制备和反应器结构设计是CLHG的关键。与其它氧载体相比,由于铁基氧载体具有制氢效率高、廉价易得、环境友好度高等特点更适合CLHG过程。而未经修饰的铁基氧载体容易失活,通过添加惰性组分和其它金属元素能增加其可循环性、抗积碳性、反应性。气固两相的热力学特性分析有助于CLHG反应器的设计,气固逆流接触的两段流化床和移动床两类反应器适合CLHG过程。以煤为燃料的CLHG过程将是化学链制氢的重要研究方向。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15-2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560 ] |[引用频次: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化学链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刘涛;余钟亮;李光;房倚天;

    归纳总结了化学链技术在制氢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目前主要应用方式有三种:化学链重整制氢(CLR)、钙链循环制氢(Ca-CLP)、化学链制氢(CLHG)。为制得高纯氢气CLR和Ca-CLP都需要水汽变换、变压吸附等后续处理过程,而CLHG在实现CO_2捕集的同时不需要额外的氢气净化过程,优势明显。氧载体的选择、制备和反应器结构设计是CLHG的关键。与其它氧载体相比,由于铁基氧载体具有制氢效率高、廉价易得、环境友好度高等特点更适合CLHG过程。而未经修饰的铁基氧载体容易失活,通过添加惰性组分和其它金属元素能增加其可循环性、抗积碳性、反应性。气固两相的热力学特性分析有助于CLHG反应器的设计,气固逆流接触的两段流化床和移动床两类反应器适合CLHG过程。以煤为燃料的CLHG过程将是化学链制氢的重要研究方向。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15-2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1560 ] |[引用频次: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循环冷却排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研究进展

    黄河雨;牛犇;

    循环冷却排污水的回用处理方法有超滤、反渗透、膜蒸馏、电吸附等。综述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现状,并列举了国内外相关的试验研究进展和工程应用实例。对循环冷却排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既能节约水资源满足生态效益,又能减少用水成本实现经济效益。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23-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407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循环冷却排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研究进展

    黄河雨;牛犇;

    循环冷却排污水的回用处理方法有超滤、反渗透、膜蒸馏、电吸附等。综述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现状,并列举了国内外相关的试验研究进展和工程应用实例。对循环冷却排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既能节约水资源满足生态效益,又能减少用水成本实现经济效益。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23-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407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地下水石油烃原位生物修复及其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夏雪峰;丁爱中;薛栋;禚文婧;刘宝蕴;梁信;李实;张伦梁;

    地下水石油烃污染关系着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原位生物修复作为一种高效、生态友好型技术,是当前地下水石油烃修复的理想方法。总结了现有地下水石油烃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归纳了影响石油烃原位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介绍了模型在石油烃原位生物修复潜力预测方面的前景,以期为地下水石油烃生物修复研究提供借鉴。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27-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439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地下水石油烃原位生物修复及其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夏雪峰;丁爱中;薛栋;禚文婧;刘宝蕴;梁信;李实;张伦梁;

    地下水石油烃污染关系着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原位生物修复作为一种高效、生态友好型技术,是当前地下水石油烃修复的理想方法。总结了现有地下水石油烃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归纳了影响石油烃原位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介绍了模型在石油烃原位生物修复潜力预测方面的前景,以期为地下水石油烃生物修复研究提供借鉴。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27-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439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田秉仁;褚慧敏;赵甜;黄青;王志忠;

    综述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各种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包括氧化、还原、取代、加成、光催化反应。最后从有机绿色合成的角度,展望了环糊精在有机合成的发展方向。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32-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644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田秉仁;褚慧敏;赵甜;黄青;王志忠;

    综述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各种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包括氧化、还原、取代、加成、光催化反应。最后从有机绿色合成的角度,展望了环糊精在有机合成的发展方向。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32-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644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膨润土吸附性能及在废水脱色处理中的应用

    陈立;祝建中;方园园;胡洁;吴绍凯;付婷;

    介绍了膨润土的分子特点、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作为吸附剂的优点,探讨了膨润土的吸附机理,综述国内外对膨润土在废水脱色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膨润土吸附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初始pH、废水浓度、吸附温度、投加量),吸附污泥的再生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膨润土吸附废水脱色处理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36-2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577 ] |[引用频次: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膨润土吸附性能及在废水脱色处理中的应用

    陈立;祝建中;方园园;胡洁;吴绍凯;付婷;

    介绍了膨润土的分子特点、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作为吸附剂的优点,探讨了膨润土的吸附机理,综述国内外对膨润土在废水脱色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膨润土吸附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初始pH、废水浓度、吸附温度、投加量),吸附污泥的再生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膨润土吸附废水脱色处理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36-2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577 ] |[引用频次: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活性胶原蛋白提取与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王瑞瑞;王鸿儒;

    胶原蛋白由于其丰富性和可用性已成为最具前途的绿色可再生功能材料,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具有完整螺旋结构和生物活性的胶原蛋白是制备胶原蛋白功能材料的首要任务。介绍了提取活性胶原蛋白的来源和提取方法,分析了酸提法和酶提法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两种提取方法的提取原理和提取特点;总结了分析表征胶原蛋白分子量、氨基酸序列、结构、物理性能、自组装性能的最新方法;指出了活性胶原蛋白提取表征今后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活性胶原蛋白作为清洁化可再生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41-2246+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894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活性胶原蛋白提取与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王瑞瑞;王鸿儒;

    胶原蛋白由于其丰富性和可用性已成为最具前途的绿色可再生功能材料,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具有完整螺旋结构和生物活性的胶原蛋白是制备胶原蛋白功能材料的首要任务。介绍了提取活性胶原蛋白的来源和提取方法,分析了酸提法和酶提法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两种提取方法的提取原理和提取特点;总结了分析表征胶原蛋白分子量、氨基酸序列、结构、物理性能、自组装性能的最新方法;指出了活性胶原蛋白提取表征今后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活性胶原蛋白作为清洁化可再生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41-2246+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894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天然气集输中水合物控制研究进展

    张书勤;胡耀强;杨博;鲍文;张娟利;

    缓解天然气水合物引起的输气管线堵塞问题的热力学方法有脱水、加热、减压、添加抑制剂等,其破坏生成水合物的热力学条件。脱水和加抑制剂是预防措施,以(TEG)吸收和分子筛吸附为主。抑制剂以甲醇、乙二醇为主;加热、降压只用于解堵。动力学抑制剂仅降低水合物的生成速度,而不改变热力学条件而实现;以PVP、PVCap、Poly(VP/VC)等聚合物为主,同时复配醚类、醇类,加量在1.0%~5.0%。防聚剂则改变水合物的生成形态和生成量,使其与流体相均匀混合流动而不发生堵塞。热力学抑制剂加量大、毒性强是不利因素。动力学抑制剂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47-2251+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天然气集输中水合物控制研究进展

    张书勤;胡耀强;杨博;鲍文;张娟利;

    缓解天然气水合物引起的输气管线堵塞问题的热力学方法有脱水、加热、减压、添加抑制剂等,其破坏生成水合物的热力学条件。脱水和加抑制剂是预防措施,以(TEG)吸收和分子筛吸附为主。抑制剂以甲醇、乙二醇为主;加热、降压只用于解堵。动力学抑制剂仅降低水合物的生成速度,而不改变热力学条件而实现;以PVP、PVCap、Poly(VP/VC)等聚合物为主,同时复配醚类、醇类,加量在1.0%~5.0%。防聚剂则改变水合物的生成形态和生成量,使其与流体相均匀混合流动而不发生堵塞。热力学抑制剂加量大、毒性强是不利因素。动力学抑制剂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47-2251+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生物质微粉霾化热解制油技术初探

    李亚丽;廖传华;刘状;

    当今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生物质热解制油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能源紧张的潜在方法。以提高生物质热解制取生物油得率为目的,并针对现有热解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物质微分霾化热解技术。重点介绍了生物质微粉霾化热解的工艺流程;霾化处理技术、CO_2载气循环利用技术的优势及实现方法,为更深层地探索更优化的热解技术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52-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生物质微粉霾化热解制油技术初探

    李亚丽;廖传华;刘状;

    当今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生物质热解制油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能源紧张的潜在方法。以提高生物质热解制取生物油得率为目的,并针对现有热解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物质微分霾化热解技术。重点介绍了生物质微粉霾化热解的工艺流程;霾化处理技术、CO_2载气循环利用技术的优势及实现方法,为更深层地探索更优化的热解技术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52-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王金玉;黄志宇;吴洋;兰贵红;孙丽;

    重点介绍了石墨烯和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对污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吸附效果,大量的研究表明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对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具有优异的吸附效果,并且根据现今水处理当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对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作了深入的分析,展望了其在水处理当中的前景。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57-2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139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王金玉;黄志宇;吴洋;兰贵红;孙丽;

    重点介绍了石墨烯和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对污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吸附效果,大量的研究表明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对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具有优异的吸附效果,并且根据现今水处理当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对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作了深入的分析,展望了其在水处理当中的前景。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57-2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139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DMDAAC合成中杂质控制研究进展

    陈坤;李俊;唐强;张弘;张家辉;李志鹏;和志伟;徐保明;

    介绍了"一步法"和"两步法"制备DMDAAC单体过程中杂质的产生原因,对制备DMDAAC单体过程中杂质的控制与去除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各自优缺点。指出合成中杂质的形成机理及其分析方法的建立已经成为提高DMDAAC单体纯度的关键因素,并对工业化提高DMDAAC单体的纯度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62-2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DMDAAC合成中杂质控制研究进展

    陈坤;李俊;唐强;张弘;张家辉;李志鹏;和志伟;徐保明;

    介绍了"一步法"和"两步法"制备DMDAAC单体过程中杂质的产生原因,对制备DMDAAC单体过程中杂质的控制与去除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各自优缺点。指出合成中杂质的形成机理及其分析方法的建立已经成为提高DMDAAC单体纯度的关键因素,并对工业化提高DMDAAC单体的纯度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62-2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纳滤组合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刘晓晶;何长明;李俊;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简要介绍了垃圾渗滤液的化学成分和水质特点,对纳滤技术的特点和性能进行了概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纳滤组合技术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膜分离、化学混凝、化学氧化和吸附法与纳滤膜的组合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上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纳滤组合工艺技术可行、经济适用,其合理选择和优化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66-2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541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纳滤组合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刘晓晶;何长明;李俊;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简要介绍了垃圾渗滤液的化学成分和水质特点,对纳滤技术的特点和性能进行了概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纳滤组合技术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膜分离、化学混凝、化学氧化和吸附法与纳滤膜的组合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上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纳滤组合工艺技术可行、经济适用,其合理选择和优化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66-2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541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分析测试

  • 对乙酰氨基酚在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吕江维;孙晗;崔闻宇;贾文婷;梁爽;

    硼掺杂金刚石(BDD)薄膜电极是用于电化学分析的理想电极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BDD电极上对乙酰氨基酚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对乙酰氨基酚的氧化反应为不可逆电氧化反应,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成正比,受扩散控制。通过优化循环伏安测试参数建立了BDD电极上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方法,优化后测试参数为扫描速率10 mV/s,电压扫描范围为-1.0~2.0 V(vs.Ag/AgCl),扫描1次,扫描步长2.44 mV,得到氧化峰电流值与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在10.0~500.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曲线为Y=1.279 34×10~6X+5.696 73,r=0.999 79。对本测定方法进行了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的方法学考察,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71-2274+2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对乙酰氨基酚在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吕江维;孙晗;崔闻宇;贾文婷;梁爽;

    硼掺杂金刚石(BDD)薄膜电极是用于电化学分析的理想电极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BDD电极上对乙酰氨基酚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对乙酰氨基酚的氧化反应为不可逆电氧化反应,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成正比,受扩散控制。通过优化循环伏安测试参数建立了BDD电极上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方法,优化后测试参数为扫描速率10 mV/s,电压扫描范围为-1.0~2.0 V(vs.Ag/AgCl),扫描1次,扫描步长2.44 mV,得到氧化峰电流值与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在10.0~500.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曲线为Y=1.279 34×10~6X+5.696 73,r=0.999 79。对本测定方法进行了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的方法学考察,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71-2274+2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温度滴定法中滴定剂对航空润滑油水分测定的有效性研究

    张健健;胡建强;杨士钊;徐新;王玉梅;

    以环己烷和异丙醇混合物为滴定溶剂,甲烷磺酸为催化剂,研究2,2-甲氧基丙烷(DMP)和甲酸三乙酯(TEOF)在标准水溶液中的检测效果,并采用温度滴定法对不同航空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DMP在标准水溶液中的检测效果优于TEOF,在航空润滑油水分含量测定中的结果准确性高、重复性好,与卡尔费休法具有一致性,可以实现4109号航空润滑油、8号航空润滑油和15号航空液压油水分含量的准确测定。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75-2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温度滴定法中滴定剂对航空润滑油水分测定的有效性研究

    张健健;胡建强;杨士钊;徐新;王玉梅;

    以环己烷和异丙醇混合物为滴定溶剂,甲烷磺酸为催化剂,研究2,2-甲氧基丙烷(DMP)和甲酸三乙酯(TEOF)在标准水溶液中的检测效果,并采用温度滴定法对不同航空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DMP在标准水溶液中的检测效果优于TEOF,在航空润滑油水分含量测定中的结果准确性高、重复性好,与卡尔费休法具有一致性,可以实现4109号航空润滑油、8号航空润滑油和15号航空液压油水分含量的准确测定。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75-2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四种聚乙烯瓶包装水质标准物质的特定常温稳定性研究

    邢书才;王尧;田衎;房丽萍;

    研究和建立了聚乙烯瓶包装无机水质标准物质的常温稳定性保存条件。以四种在常温条件下难以长期保存的聚乙烯瓶包装标准物质为研究考察对象,对以往样品必须低温冷藏的贮存条件进行简化性改进,并对样品进行长期稳定性考察,同时进行失水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过24个月常温保存条件下,样品的量值没有发生趋向性变化,稳定性良好。样品的失水量也极其微小,对样品的量值没有影响。以样品第24个月后的量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最大相对偏差值小于5%,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突破了聚乙烯瓶包装水质标准物质需低温冷藏保存的惯例,对同类标准物质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78-2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四种聚乙烯瓶包装水质标准物质的特定常温稳定性研究

    邢书才;王尧;田衎;房丽萍;

    研究和建立了聚乙烯瓶包装无机水质标准物质的常温稳定性保存条件。以四种在常温条件下难以长期保存的聚乙烯瓶包装标准物质为研究考察对象,对以往样品必须低温冷藏的贮存条件进行简化性改进,并对样品进行长期稳定性考察,同时进行失水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过24个月常温保存条件下,样品的量值没有发生趋向性变化,稳定性良好。样品的失水量也极其微小,对样品的量值没有影响。以样品第24个月后的量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最大相对偏差值小于5%,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突破了聚乙烯瓶包装水质标准物质需低温冷藏保存的惯例,对同类标准物质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78-2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应用技术

  • 新型洗衣液配方的设计及性能测试

    董金龙;王松;李婷婷;

    以表面活性剂、络合剂、碱性蛋白酶、缓冲溶液、护色剂等为主要原料,配制了具有不同洗涤功效的洗衣液,并进行了宏观性能检测,进行了抗稀释能力、稳定性和去污力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洗衣液具有较强的抗稀释能力,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去污力。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81-2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87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型洗衣液配方的设计及性能测试

    董金龙;王松;李婷婷;

    以表面活性剂、络合剂、碱性蛋白酶、缓冲溶液、护色剂等为主要原料,配制了具有不同洗涤功效的洗衣液,并进行了宏观性能检测,进行了抗稀释能力、稳定性和去污力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洗衣液具有较强的抗稀释能力,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去污力。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81-2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87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临界CO2输送水煤浆的流体粘度研究

    孙平;张云;苗月琦;周跃花;李学坤;李树娜;

    设计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水煤浆的粘度测量装置,并分别测定用N_2和CO_2加压输送时水煤浆的粘度。结果表明,装置虽有误差,但实现了高压条件下,高粘度液体的粘度测量。在40℃、5~10 MPa的压力下,超临界CO_2输送时,水煤浆的粘度小于用N_2输送时的粘度。超临界CO_2可以降低水煤浆的粘度。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84-2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临界CO2输送水煤浆的流体粘度研究

    孙平;张云;苗月琦;周跃花;李学坤;李树娜;

    设计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水煤浆的粘度测量装置,并分别测定用N_2和CO_2加压输送时水煤浆的粘度。结果表明,装置虽有误差,但实现了高压条件下,高粘度液体的粘度测量。在40℃、5~10 MPa的压力下,超临界CO_2输送时,水煤浆的粘度小于用N_2输送时的粘度。超临界CO_2可以降低水煤浆的粘度。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84-2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应用化工》2018年征订征稿启事

    <正>期刊简介:《应用化工》是由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陕西省化工学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应用化工》主要报道化工领域重大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成果、化工企业急需的易于工业化的成果及对生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技术改造成果。对具有国家、部省级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相关论文优先报道。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应用化工》2018年征订征稿启事

    <正>期刊简介:《应用化工》是由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陕西省化工学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应用化工》主要报道化工领域重大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成果、化工企业急需的易于工业化的成果及对生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技术改造成果。对具有国家、部省级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相关论文优先报道。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

    2017年11期 v.46;No.309 2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