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涛;罗兴;王丹;张植;杨景昌;
在模拟含氨尾气组成的条件下,研究了复合吸附剂对氨的吸附。结果表明,常压下复合吸附剂的纯氨吸附量达到0.25 g/g;以氮气作为载气时,对氨吸附量影响很小;水蒸气的存在对复合吸附剂的氨吸附量影响较大;在较低温度、较高氨分压时,复合吸附剂对氨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复合吸附剂的吸附稳定性好、吸附量高,吸附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处理含氨尾气的方法。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53-1555+1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89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涛;罗兴;王丹;张植;杨景昌;
在模拟含氨尾气组成的条件下,研究了复合吸附剂对氨的吸附。结果表明,常压下复合吸附剂的纯氨吸附量达到0.25 g/g;以氮气作为载气时,对氨吸附量影响很小;水蒸气的存在对复合吸附剂的氨吸附量影响较大;在较低温度、较高氨分压时,复合吸附剂对氨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复合吸附剂的吸附稳定性好、吸附量高,吸附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处理含氨尾气的方法。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53-1555+1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89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敏;康力;章友洪;刘广东;
针对碱敏、高温、低渗地层,制备出了一种酸性交联的低伤害超支化压裂液体系。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适合120~140℃井的高温配方:0.4%~0.6%超支化分子稠化剂+0.3%~0.6%交联剂+0.5%助排剂+0.5%粘土稳定剂+过硫酸铵,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携砂性能,并具有破胶后无残渣、表面张力低、对地层伤害低等优点,可以满足储层改造工艺设计要求。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56-1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敏;康力;章友洪;刘广东;
针对碱敏、高温、低渗地层,制备出了一种酸性交联的低伤害超支化压裂液体系。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适合120~140℃井的高温配方:0.4%~0.6%超支化分子稠化剂+0.3%~0.6%交联剂+0.5%助排剂+0.5%粘土稳定剂+过硫酸铵,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携砂性能,并具有破胶后无残渣、表面张力低、对地层伤害低等优点,可以满足储层改造工艺设计要求。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56-1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增宝;付敏杰;赵修太;
围绕沉淀型无机硅酸盐堵剂体系开展实验,考察了Ca2+(Mg2+)、矿化度、温度及水玻璃浓度对沉淀生成量的影响,得到钙(镁)双液法堵剂体系和充分利用地层矿化度的"盐敏效应"堵剂体系在内的2种堵剂体系,优化设计配方分别为"12%~15%的SBL-1水玻璃+4%~5%的CaCl2(或MgCl2)溶液"和"15%的SBL-1水玻璃+15×104mg/L的NaCl溶液";优选体系配方至少可耐200℃以上的高温,具有较好的封堵能力,封堵率大于96%,满足高温高盐油藏调剖堵水作业的要求。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59-1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437 ] |[引用频次: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增宝;付敏杰;赵修太;
围绕沉淀型无机硅酸盐堵剂体系开展实验,考察了Ca2+(Mg2+)、矿化度、温度及水玻璃浓度对沉淀生成量的影响,得到钙(镁)双液法堵剂体系和充分利用地层矿化度的"盐敏效应"堵剂体系在内的2种堵剂体系,优化设计配方分别为"12%~15%的SBL-1水玻璃+4%~5%的CaCl2(或MgCl2)溶液"和"15%的SBL-1水玻璃+15×104mg/L的NaCl溶液";优选体系配方至少可耐200℃以上的高温,具有较好的封堵能力,封堵率大于96%,满足高温高盐油藏调剖堵水作业的要求。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59-1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437 ] |[引用频次: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白璞;刘艳娜;梅丽宝;孙彦琳;
按摩尔比Na2O∶SiO2∶Al2O3∶(TMA)2O∶H2O=x∶11.25∶1.8∶13.4∶700(x=0.2,0.3,0.4,0.5)配制初始澄清液,在不同陈化时间、晶化温度、Na+浓度、硅源条件下,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A型沸石分子筛。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进行表征,利用火焰光度法对各产物Na+的吸附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4个因素均会影响产物的结晶度;产物的Na+吸附容量与其结晶度及晶粒尺寸相关,晶粒尺寸对产物的Na+吸附容量的影响更大一些。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62-1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白璞;刘艳娜;梅丽宝;孙彦琳;
按摩尔比Na2O∶SiO2∶Al2O3∶(TMA)2O∶H2O=x∶11.25∶1.8∶13.4∶700(x=0.2,0.3,0.4,0.5)配制初始澄清液,在不同陈化时间、晶化温度、Na+浓度、硅源条件下,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A型沸石分子筛。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进行表征,利用火焰光度法对各产物Na+的吸附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4个因素均会影响产物的结晶度;产物的Na+吸附容量与其结晶度及晶粒尺寸相关,晶粒尺寸对产物的Na+吸附容量的影响更大一些。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62-1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郭光范;舒政;叶仲斌;
配制不同溶解程度的聚合物溶液,通过"炮眼"模拟装置研究其注入性及注入后的溶液性能,研究是否能够缩短其配制时间,并且满足现场配注要求。结果表明,不同溶解程度的聚合物溶液注入过程中,其入口端的注入压力随溶解程度的增加急剧降低。当溶解程度大于85%时,其注入压力平稳,注入性较好,能够满足现场长期注入。收集剪切后的不同溶解程度的聚合物溶液,搅拌溶解,它们的表观粘度、一定频率下的粘弹性及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相差不大。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67-1570+1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郭光范;舒政;叶仲斌;
配制不同溶解程度的聚合物溶液,通过"炮眼"模拟装置研究其注入性及注入后的溶液性能,研究是否能够缩短其配制时间,并且满足现场配注要求。结果表明,不同溶解程度的聚合物溶液注入过程中,其入口端的注入压力随溶解程度的增加急剧降低。当溶解程度大于85%时,其注入压力平稳,注入性较好,能够满足现场长期注入。收集剪切后的不同溶解程度的聚合物溶液,搅拌溶解,它们的表观粘度、一定频率下的粘弹性及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相差不大。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67-1570+1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林日亿;郭玉奇;王晓乾;李兆敏;
根据微球在孔隙中的受力情况,建立简化的力学模型,计算出通过孔喉的微球的临界粒径。结果表明,当微球物性参数不变时,微球临界粒径随孔隙孔径线性增大;当孔隙孔径不变,只改变微球物性参数中的弹性模量时,微球临界粒径随微球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当孔隙孔径不变,只改变微球物性参数中的极限应力时,微球临界粒径随极限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71-1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林日亿;郭玉奇;王晓乾;李兆敏;
根据微球在孔隙中的受力情况,建立简化的力学模型,计算出通过孔喉的微球的临界粒径。结果表明,当微球物性参数不变时,微球临界粒径随孔隙孔径线性增大;当孔隙孔径不变,只改变微球物性参数中的弹性模量时,微球临界粒径随微球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当孔隙孔径不变,只改变微球物性参数中的极限应力时,微球临界粒径随极限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71-1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鹭;蒲晓林;苏俊霖;李茜;连正新;康力;
利用环镜扫描电镜研究了220℃老化16 h前后SMP-2与SMC水溶液的自组装形态的变化,以及粘土在该混合液中的吸附状态。根据交联机理分析,找了一种温度保护剂,并测定加入前后的钻井液性能。高温促进分子间交联,从而使自组装形态由线性构形成稀疏的膜状结构,形成了致密的大片膜状结构;粘土颗粒主要分散在SMP-2与SMC所形成的膜状结构内部,且复配后单位空间内吸附基团增加,增加了粘土颗粒在处理剂上的吸附量,老化后,颗粒被包裹在大片膜状结构内,形成更致密的自组装结构;温度保护剂有效的减少了老化后的API、HTHP滤失量,且温度保护剂加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处理剂的交联程度与护胶作用的动态平衡,确定温度保护剂的最优加量为2%。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75-1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鹭;蒲晓林;苏俊霖;李茜;连正新;康力;
利用环镜扫描电镜研究了220℃老化16 h前后SMP-2与SMC水溶液的自组装形态的变化,以及粘土在该混合液中的吸附状态。根据交联机理分析,找了一种温度保护剂,并测定加入前后的钻井液性能。高温促进分子间交联,从而使自组装形态由线性构形成稀疏的膜状结构,形成了致密的大片膜状结构;粘土颗粒主要分散在SMP-2与SMC所形成的膜状结构内部,且复配后单位空间内吸附基团增加,增加了粘土颗粒在处理剂上的吸附量,老化后,颗粒被包裹在大片膜状结构内,形成更致密的自组装结构;温度保护剂有效的减少了老化后的API、HTHP滤失量,且温度保护剂加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处理剂的交联程度与护胶作用的动态平衡,确定温度保护剂的最优加量为2%。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75-1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刁金香;王惠;
以乙醇为碳源,采用浸渍法制备的担载量为Fe(5%)/C催化剂,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协同制备碳纳米管和氢气,分析了裂解温度(500~800℃)对于产生氢气产率和碳纳米管品质的影响。对于Fe(5%)/C催化裂解乙醇,最佳的反应温度为600℃,碳管的品质较好,氢气的产率最高为75%,生成的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80-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刁金香;王惠;
以乙醇为碳源,采用浸渍法制备的担载量为Fe(5%)/C催化剂,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协同制备碳纳米管和氢气,分析了裂解温度(500~800℃)对于产生氢气产率和碳纳米管品质的影响。对于Fe(5%)/C催化裂解乙醇,最佳的反应温度为600℃,碳管的品质较好,氢气的产率最高为75%,生成的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80-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遵美;罗明良;温庆志;郭烨;杨国威;韩星宇;
为研究西江油田低效井钻完井过程中储层污染因素,以典型区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储层岩心物性、敏感性及储层伤害实验。结果表明,储层水敏、酸敏、速敏较弱;注入流体与储层流体配伍性良好;泥浆滤饼、高粘流体吸附与絮凝是造成近井地带伤害的主要因素。室内实验表明,对近井带储层伤害,可采用氢氟酸酸液体系进行酸化解堵;对于储层深部可采用复合酸体系,解堵率84%左右。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83-1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遵美;罗明良;温庆志;郭烨;杨国威;韩星宇;
为研究西江油田低效井钻完井过程中储层污染因素,以典型区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储层岩心物性、敏感性及储层伤害实验。结果表明,储层水敏、酸敏、速敏较弱;注入流体与储层流体配伍性良好;泥浆滤饼、高粘流体吸附与絮凝是造成近井地带伤害的主要因素。室内实验表明,对近井带储层伤害,可采用氢氟酸酸液体系进行酸化解堵;对于储层深部可采用复合酸体系,解堵率84%左右。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83-1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晓云;王润博;
以La-Mg-Ni系A2B7型储氢合金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合金A、B侧元素含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La1-m-n-y Pr m Nd n Mg y(Ni1-z Co z)x合金的容量和衰减速率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合金容量随B/A值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x=3.5时,合金的容量最大,衰减速率最小;最佳的合金配比为La0.5Pr0.2Nd0.1Mg0.2(Ni0.8Co0.2)3.5。XRD分析表明,La1-m-n-y Pr m Nd n Mg y(Ni1-z Co z)x的合金主相结构均为Ce2Ni7型La2Ni7相。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87-1590+1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晓云;王润博;
以La-Mg-Ni系A2B7型储氢合金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合金A、B侧元素含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La1-m-n-y Pr m Nd n Mg y(Ni1-z Co z)x合金的容量和衰减速率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合金容量随B/A值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x=3.5时,合金的容量最大,衰减速率最小;最佳的合金配比为La0.5Pr0.2Nd0.1Mg0.2(Ni0.8Co0.2)3.5。XRD分析表明,La1-m-n-y Pr m Nd n Mg y(Ni1-z Co z)x的合金主相结构均为Ce2Ni7型La2Ni7相。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87-1590+1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方玉;颜文斌;李莹;刘阳文;
采用D401树脂对锰铁混合液进行静态吸附性能及热力学、动力学研究,考察了Fe3+浓度、pH值和温度等对静态吸附Fe3+的影响,探讨吸附Fe3+的动力学过程,并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D401树脂吸附Fe3+的静态等温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pH=1.5,温度313 K,Fe3+的最大静态吸附量是115.7 mg/g;D401对Fe3+吸附遵循Langmuir方程;△H Fe3+>0,ΔG Fe3+<0,表明D401对Fe3+的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D401树脂对Fe3+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扩散过程是吸附的控速步骤。静态吸附实验表明,D401大孔树脂能有效的对锰铁混合液中铁锰离子进行分离。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91-1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方玉;颜文斌;李莹;刘阳文;
采用D401树脂对锰铁混合液进行静态吸附性能及热力学、动力学研究,考察了Fe3+浓度、pH值和温度等对静态吸附Fe3+的影响,探讨吸附Fe3+的动力学过程,并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D401树脂吸附Fe3+的静态等温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pH=1.5,温度313 K,Fe3+的最大静态吸附量是115.7 mg/g;D401对Fe3+吸附遵循Langmuir方程;△H Fe3+>0,ΔG Fe3+<0,表明D401对Fe3+的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D401树脂对Fe3+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扩散过程是吸附的控速步骤。静态吸附实验表明,D401大孔树脂能有效的对锰铁混合液中铁锰离子进行分离。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91-1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前进;沈寒晰;张存社;习娟;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滴定技术,研究了N-β-氨乙基-γ-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SO)和侧链聚醚/环氧基聚硅氧烷(CGF)溶剂共混组装膜(ASO/CGF)和乳液共混组装膜(AS/CGF)的微观表面形貌、亲疏水性能和其在纯棉织物上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ASO/CGF膜和AS/CGF膜均存在明显的相分离,其膜的分散相由CGF中聚醚链段吸水团聚堆积而成,连续相为聚二甲基硅氧烷链段(PDMS)。因受到乳胶粒子的限制,AS/CGF膜的相分离特征较ASO/CGF膜明显减小,膜的粗糙度也随之减小,亲水性增加。整理剂的组装膜性能数据可在一定程度反映整理剂的应用性能,对实际应用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97-1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前进;沈寒晰;张存社;习娟;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滴定技术,研究了N-β-氨乙基-γ-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SO)和侧链聚醚/环氧基聚硅氧烷(CGF)溶剂共混组装膜(ASO/CGF)和乳液共混组装膜(AS/CGF)的微观表面形貌、亲疏水性能和其在纯棉织物上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ASO/CGF膜和AS/CGF膜均存在明显的相分离,其膜的分散相由CGF中聚醚链段吸水团聚堆积而成,连续相为聚二甲基硅氧烷链段(PDMS)。因受到乳胶粒子的限制,AS/CGF膜的相分离特征较ASO/CGF膜明显减小,膜的粗糙度也随之减小,亲水性增加。整理剂的组装膜性能数据可在一定程度反映整理剂的应用性能,对实际应用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2013年09期 v.42;No.259 1597-1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卫星;
以均苯三酸(1,3,5-苯三甲酸)和NiCl2·6H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立体网状均苯三酸镍的配合物Ni3O20C18H22,利用元素分析和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2)空间群,a=1.001 38(4)nm,b=1.009 01(4)nm,c=1.322 26(5)nm,α=75.346 6(8)°,β=67.847 3(9)°,γ=65.724 4(9)°,V=1.120 36(8)nm3,Z=2,Dc=1.985 g/cm3,F(000)=500,R gt(F)=0.025 7,wR ref(F2)=0.079 8。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00-1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卫星;
以均苯三酸(1,3,5-苯三甲酸)和NiCl2·6H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立体网状均苯三酸镍的配合物Ni3O20C18H22,利用元素分析和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2)空间群,a=1.001 38(4)nm,b=1.009 01(4)nm,c=1.322 26(5)nm,α=75.346 6(8)°,β=67.847 3(9)°,γ=65.724 4(9)°,V=1.120 36(8)nm3,Z=2,Dc=1.985 g/cm3,F(000)=500,R gt(F)=0.025 7,wR ref(F2)=0.079 8。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00-1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雯雯;弓莹;马向荣;张智芳;
用硫酸铁及有机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絮凝处理焦化废水。结果表明,当pH=6,硫酸铁与PAM投加量为400 mg/L+10 mg/L时,废水COD及色度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68.8%和73.2%,此时出水COD值为109.7 mg/L,色度为75倍,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03-1604+1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雯雯;弓莹;马向荣;张智芳;
用硫酸铁及有机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絮凝处理焦化废水。结果表明,当pH=6,硫酸铁与PAM投加量为400 mg/L+10 mg/L时,废水COD及色度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68.8%和73.2%,此时出水COD值为109.7 mg/L,色度为75倍,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03-1604+1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宋岩;边坤;
在甲醛与异丁醛摩尔比为1.0∶1.0,反应5~6 h,反应温度为60℃,催化剂三乙胺的用量为异丁醛质量分数的5%时,合成羟基特戊醛,收率95%。羟基特戊醛经纯化,在碱催化作用下,经缩合反应,得到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单酯(HPN),缩合反应的最优条件为:氢氧化钠的量占反应体系的2%,90℃下反应2 h,HPN的收率为78.1%。HPN在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作用下,与丙烯酸反应,生成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单酯二丙烯酸酯。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05-1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宋岩;边坤;
在甲醛与异丁醛摩尔比为1.0∶1.0,反应5~6 h,反应温度为60℃,催化剂三乙胺的用量为异丁醛质量分数的5%时,合成羟基特戊醛,收率95%。羟基特戊醛经纯化,在碱催化作用下,经缩合反应,得到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单酯(HPN),缩合反应的最优条件为:氢氧化钠的量占反应体系的2%,90℃下反应2 h,HPN的收率为78.1%。HPN在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作用下,与丙烯酸反应,生成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单酯二丙烯酸酯。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05-1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彩霞;徐会武;陈燕敏;陈敏;刘荣江;程玉山;
由Na3PO4、ZnSO4、钼酸钠、BTA等配制软化水缓蚀剂,通过挂片实验,考察了缓蚀剂成分用量对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3PO4含量为6~20 mg,ZnSO4含量为5~30 mg,钼酸钠含量为1.25~10 mg,BTA含量为0~5 mg时,缓蚀剂的缓蚀率均≥92%。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08-1610+1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彩霞;徐会武;陈燕敏;陈敏;刘荣江;程玉山;
由Na3PO4、ZnSO4、钼酸钠、BTA等配制软化水缓蚀剂,通过挂片实验,考察了缓蚀剂成分用量对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3PO4含量为6~20 mg,ZnSO4含量为5~30 mg,钼酸钠含量为1.25~10 mg,BTA含量为0~5 mg时,缓蚀剂的缓蚀率均≥92%。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08-1610+1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晏志军;朱刚;范磊刚;焦宝娟;
以氯化锰为锰源、六次甲基四胺(HMT)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在90℃制备了Mn3O4,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利用DSC技术研究了产物对奥克托今(HMX)的热分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产物为四方结构Mn3O4,直径约为300 nm的近似球形。Mn3O4的加入,对HMX的分解峰形变化不大,但分解温度增大,分解活化能增加。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11-1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晏志军;朱刚;范磊刚;焦宝娟;
以氯化锰为锰源、六次甲基四胺(HMT)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在90℃制备了Mn3O4,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利用DSC技术研究了产物对奥克托今(HMX)的热分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产物为四方结构Mn3O4,直径约为300 nm的近似球形。Mn3O4的加入,对HMX的分解峰形变化不大,但分解温度增大,分解活化能增加。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11-1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金花;王宇松;陈武华;任尚瑞;
采用微波辅助法,以N-甲基吗啉、氯乙酸为原料,合成了N-甲基-N-乙酸基吗啉离子液体。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常温下密度为1.219 2 g/cm3,能够与多数常见溶剂相溶;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活化能为28.6 kJ/mol;离子液体的粘度在5℃下为460 mPa·s,并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其用于纳米TiO2的制备,XRD表明,制备的纳米TiO2为锐钛型,粒径尺寸为4 nm。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研究结果表明,当TiO2的浓度为3.0 g/L时,其降解率在5 h内达到97.55%。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14-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金花;王宇松;陈武华;任尚瑞;
采用微波辅助法,以N-甲基吗啉、氯乙酸为原料,合成了N-甲基-N-乙酸基吗啉离子液体。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常温下密度为1.219 2 g/cm3,能够与多数常见溶剂相溶;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活化能为28.6 kJ/mol;离子液体的粘度在5℃下为460 mPa·s,并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其用于纳米TiO2的制备,XRD表明,制备的纳米TiO2为锐钛型,粒径尺寸为4 nm。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研究结果表明,当TiO2的浓度为3.0 g/L时,其降解率在5 h内达到97.55%。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14-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孟冬;谢晓霞;陈学玺;
通过精制原料2-巯基苯并噻唑(M),优化物料配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介质等影响因素,将M一次氧化成熔点达183℃以上、澄清度好的高品质二硫化二苯并噻唑(DM),产品无需精制即可达到药用生产的要求。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18-1619+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孟冬;谢晓霞;陈学玺;
通过精制原料2-巯基苯并噻唑(M),优化物料配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介质等影响因素,将M一次氧化成熔点达183℃以上、澄清度好的高品质二硫化二苯并噻唑(DM),产品无需精制即可达到药用生产的要求。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18-1619+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晓霞;董振浩;刘光斌;黄忠;熊春兰;
研究了采用石油醚萃取香樟树籽油脂的制备工艺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5(g/m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5 h;香樟树籽油主要脂肪酸有辛酸(0.34%)、癸酸(54.46%)、月桂酸(38.27%)、棕榈酸(0.22%)、硬脂酸(0.07%)、油酸(2.99%)、亚油酸(0.31%),其中癸酸甘油三酯、月桂酸甘油三酯93%以上;用香樟树籽油脂取代白油和单甘脂应用于保湿霜化妆品中,与其他组分相容性较好,保湿效果增强,各项理化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20-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710 ] |[引用频次: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晓霞;董振浩;刘光斌;黄忠;熊春兰;
研究了采用石油醚萃取香樟树籽油脂的制备工艺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5(g/m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5 h;香樟树籽油主要脂肪酸有辛酸(0.34%)、癸酸(54.46%)、月桂酸(38.27%)、棕榈酸(0.22%)、硬脂酸(0.07%)、油酸(2.99%)、亚油酸(0.31%),其中癸酸甘油三酯、月桂酸甘油三酯93%以上;用香樟树籽油脂取代白油和单甘脂应用于保湿霜化妆品中,与其他组分相容性较好,保湿效果增强,各项理化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20-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710 ] |[引用频次: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周京伟;杨旭;汤明娟;高瑞青;李志臻;
以高碳多元醇与马来酸酐(MA)为原料,采用酸酐醇解法合成了一类新型破乳剂,研究了原料投料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对破乳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破乳剂的加量和破乳温度对稠油乳状液的破乳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MA与高碳多元醇的投料摩尔比为1.5∶1.0,催化剂用量为1.0%(以反应原料的总质量计),在105℃下反应5 h,在破乳温度为80℃,加药量为210 mg/L时,脱水率可达82%,出水水质清澈。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24-1626+1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周京伟;杨旭;汤明娟;高瑞青;李志臻;
以高碳多元醇与马来酸酐(MA)为原料,采用酸酐醇解法合成了一类新型破乳剂,研究了原料投料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对破乳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破乳剂的加量和破乳温度对稠油乳状液的破乳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MA与高碳多元醇的投料摩尔比为1.5∶1.0,催化剂用量为1.0%(以反应原料的总质量计),在105℃下反应5 h,在破乳温度为80℃,加药量为210 mg/L时,脱水率可达82%,出水水质清澈。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24-1626+1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宋腾飞;张海朗;
通过共沉淀-高温煅烧方法合成了层状结构的Li1.1Ni0.5Mn0.5O2正极材料,并通过XRD、SEM研究了不同沉淀剂对产物结构和形貌的影响。运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CV及EIS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沉淀剂合成的产物均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及形貌。碳酸盐为沉淀剂合成的产物锂镍混排度最小,颗粒更均匀,具有最低的极化及最小的电荷转移阻抗,具有最高的容量及最优的倍率性能。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27-1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宋腾飞;张海朗;
通过共沉淀-高温煅烧方法合成了层状结构的Li1.1Ni0.5Mn0.5O2正极材料,并通过XRD、SEM研究了不同沉淀剂对产物结构和形貌的影响。运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CV及EIS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沉淀剂合成的产物均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及形貌。碳酸盐为沉淀剂合成的产物锂镍混排度最小,颗粒更均匀,具有最低的极化及最小的电荷转移阻抗,具有最高的容量及最优的倍率性能。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27-1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郭强;王小明;仝斌;刘骞峰;
以反-4-(反-4'-丙基环己基)-1-氯环己烷和氯乙烯镁格式试剂为起始原料,经格氏偶联反应合成纯度99%以上的反-4-(反-4'-正丙基环己基)-环己基乙烯。考察了不同催化剂、料比及反应温度对偶联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三氯化铁催化偶联反应的机理。实验表明,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当n[反-4-(反-4'-丙基环己基)-1-氯环己烷]∶n(三氯化铁)∶n(氯乙烯镁)=0.1∶0.004 9∶0.2,反应温度为20~30℃时反应效果最佳。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32-1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郭强;王小明;仝斌;刘骞峰;
以反-4-(反-4'-丙基环己基)-1-氯环己烷和氯乙烯镁格式试剂为起始原料,经格氏偶联反应合成纯度99%以上的反-4-(反-4'-正丙基环己基)-环己基乙烯。考察了不同催化剂、料比及反应温度对偶联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三氯化铁催化偶联反应的机理。实验表明,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当n[反-4-(反-4'-丙基环己基)-1-氯环己烷]∶n(三氯化铁)∶n(氯乙烯镁)=0.1∶0.004 9∶0.2,反应温度为20~30℃时反应效果最佳。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32-1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振;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菱镁矿、盐酸和尿素为原料,加入成胶剂柠檬酸并烘干,生成前驱体后利用程序升温在高温下煅烧得到氧化镁晶须。结果表明,制备氧化镁晶须的最佳条件为:反应体系温度100℃,溶液pH值为6,并分别加入MXC-2及DXC-3晶形控制剂。晶须长径比为20~30∶1,长度为30μm,并具有良好的结晶状态。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35-1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振;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菱镁矿、盐酸和尿素为原料,加入成胶剂柠檬酸并烘干,生成前驱体后利用程序升温在高温下煅烧得到氧化镁晶须。结果表明,制备氧化镁晶须的最佳条件为:反应体系温度100℃,溶液pH值为6,并分别加入MXC-2及DXC-3晶形控制剂。晶须长径比为20~30∶1,长度为30μm,并具有良好的结晶状态。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35-1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顾霞敏;许海丹;梁丹霞;
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马兰叶黄酮类化合物,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50(g/mL),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40 min,颗粒度60目,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9.56%。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适于马兰叶总黄酮的提取。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38-1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顾霞敏;许海丹;梁丹霞;
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马兰叶黄酮类化合物,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50(g/mL),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40 min,颗粒度60目,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9.56%。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适于马兰叶总黄酮的提取。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38-1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余海棠;刘彦锋;王迪东;许亮;曹晶;
采用一种长链脂肪酸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制成粘弹性清洁压裂液,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压裂液的最佳使用浓度为1.5%~2.0%;60℃时静态滤失系数为3.15×10-4m/min1/2;静态悬砂速度为0.25 mm/s,常温下与原油混合可迅速破胶;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65℃)、稳定性和抗剪切性能,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岩心伤害率9.9%~10.3%,比瓜胶压裂液下降了65%。在同类井况条件下,粘弹性清洁压裂液和瓜胶压裂液现场应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清洁压裂液在增油效果上具有一定优势,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41-1643+1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余海棠;刘彦锋;王迪东;许亮;曹晶;
采用一种长链脂肪酸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制成粘弹性清洁压裂液,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压裂液的最佳使用浓度为1.5%~2.0%;60℃时静态滤失系数为3.15×10-4m/min1/2;静态悬砂速度为0.25 mm/s,常温下与原油混合可迅速破胶;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65℃)、稳定性和抗剪切性能,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岩心伤害率9.9%~10.3%,比瓜胶压裂液下降了65%。在同类井况条件下,粘弹性清洁压裂液和瓜胶压裂液现场应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清洁压裂液在增油效果上具有一定优势,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41-1643+1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海林;李志臻;曾昊;杨旭;王中泽;
从瓜胶压裂液的粘度、交联时间、粘时性、滤失性和破胶性五方面,评价了有机硼ALP-3和硼砂交联剂对压裂液冻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交联剂均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但新型有机硼交联剂更适用于温度较高、井深较大的油气井。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44-1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630 ] |[引用频次: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海林;李志臻;曾昊;杨旭;王中泽;
从瓜胶压裂液的粘度、交联时间、粘时性、滤失性和破胶性五方面,评价了有机硼ALP-3和硼砂交联剂对压裂液冻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交联剂均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但新型有机硼交联剂更适用于温度较高、井深较大的油气井。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44-1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630 ] |[引用频次: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玉霞;张林林;
研究了瑞替加滨在不同温度和pH值下的降解动力学,采用反相HPLC的方法对降解后的溶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瑞替加滨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下的降解都遵循一级降解动力学,瑞替加滨的降解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显著,在低温、pH值为3时相对稳定。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48-1650+1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玉霞;张林林;
研究了瑞替加滨在不同温度和pH值下的降解动力学,采用反相HPLC的方法对降解后的溶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瑞替加滨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下的降解都遵循一级降解动力学,瑞替加滨的降解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显著,在低温、pH值为3时相对稳定。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48-1650+1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文斌;张辉;李秋小;
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IB)、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为主的双8-10(D8-10)和双癸基甲基羟乙基氯化铵(DEQ)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BAN)、格尔伯特醇聚氧乙烯(5~6)醚(BAE)、异辛醇聚氧乙烯(5~6)醚(HYT)、烷基多苷(FCET)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复合组分的季铵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复合组分的季铵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菌以及白色念珠菌作用20 min后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60 mg/L 1227、IB、D8-10和DEQ复合溶液,杀菌作用20 min,即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菌和白色念珠菌的KL>1;1227、IB、D8-10和DEQ对3种人体致病菌的杀灭效果除了与组合方式有关以外,还可能与之复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浓度密切相关。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51-1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8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文斌;张辉;李秋小;
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IB)、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为主的双8-10(D8-10)和双癸基甲基羟乙基氯化铵(DEQ)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BAN)、格尔伯特醇聚氧乙烯(5~6)醚(BAE)、异辛醇聚氧乙烯(5~6)醚(HYT)、烷基多苷(FCET)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复合组分的季铵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复合组分的季铵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菌以及白色念珠菌作用20 min后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60 mg/L 1227、IB、D8-10和DEQ复合溶液,杀菌作用20 min,即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菌和白色念珠菌的KL>1;1227、IB、D8-10和DEQ对3种人体致病菌的杀灭效果除了与组合方式有关以外,还可能与之复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浓度密切相关。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51-1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8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毛广秀;
以石灰石和生料为原料,制备CaO吸收剂,用综合热重分析仪,研究温度对吸收剂吸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初始反应阶段,钙基吸收率在不同的温度下随反应时间都快速增加,温度升高时,钙基吸收率增加更快;产物层扩散控制阶段,温度750℃时,吸收率随反应时间延长基本没有变化,曲线趋于平缓,吸收反应速率很小,且不同温度下的样品吸收率变化趋势相同,都无太大增加。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56-1657+1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毛广秀;
以石灰石和生料为原料,制备CaO吸收剂,用综合热重分析仪,研究温度对吸收剂吸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初始反应阶段,钙基吸收率在不同的温度下随反应时间都快速增加,温度升高时,钙基吸收率增加更快;产物层扩散控制阶段,温度750℃时,吸收率随反应时间延长基本没有变化,曲线趋于平缓,吸收反应速率很小,且不同温度下的样品吸收率变化趋势相同,都无太大增加。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56-1657+1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志玲;张力;赵杨锋;曲凤杰;梁裕如;
通过FTIR、XPS考察不同氧含量(0,20%,50%和100%)下恒温预氧化纤维及其表面化学结构。结果表明,随着预氧化的进行,纤维中线性分子链逐渐转变为"环状"结构,富氧环境中环化反应有所延缓,且最终"氰基残留率"较大,整体环化程度不高;表面O元素含量在预氧化初始阶段,随含氧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含氧量超过50%后,相对含量反而减小;纤维表面官能团主要以C—C为主,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相对含量由83.7%减小至45.24%,其他官能团为被氧化的亚甲基团,相对含量逐渐增加。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58-1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志玲;张力;赵杨锋;曲凤杰;梁裕如;
通过FTIR、XPS考察不同氧含量(0,20%,50%和100%)下恒温预氧化纤维及其表面化学结构。结果表明,随着预氧化的进行,纤维中线性分子链逐渐转变为"环状"结构,富氧环境中环化反应有所延缓,且最终"氰基残留率"较大,整体环化程度不高;表面O元素含量在预氧化初始阶段,随含氧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含氧量超过50%后,相对含量反而减小;纤维表面官能团主要以C—C为主,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相对含量由83.7%减小至45.24%,其他官能团为被氧化的亚甲基团,相对含量逐渐增加。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58-1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邓文婷;余丽丽;马敏;杨广德;
研究了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的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β-CDPM)对α-萘酚和3,5-二硝基水杨酸的吸附行为和脱附行为,分析了其动力学特征,绘制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β-CDPM对α-萘酚和3,5-二硝基水杨酸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 h,对两种有机物的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都有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 77和0.999 37;0.969 23和0.998 95。在30,40,50℃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k方程,且在不同温度下拟合得到的1/n分别为:1.258 58,1.047 46和0.896 24;0.513 05,0.981 95和0.724 67基本上都<1,属优惠吸附;随时间的延长,脱附量不断增大,且在72 h后基本达到平衡。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62-1666+1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邓文婷;余丽丽;马敏;杨广德;
研究了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的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β-CDPM)对α-萘酚和3,5-二硝基水杨酸的吸附行为和脱附行为,分析了其动力学特征,绘制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β-CDPM对α-萘酚和3,5-二硝基水杨酸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 h,对两种有机物的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都有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 77和0.999 37;0.969 23和0.998 95。在30,40,50℃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k方程,且在不同温度下拟合得到的1/n分别为:1.258 58,1.047 46和0.896 24;0.513 05,0.981 95和0.724 67基本上都<1,属优惠吸附;随时间的延长,脱附量不断增大,且在72 h后基本达到平衡。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62-1666+1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翟婷婷;王海媛;刘静;于晓倩;晋兴华;
研究云南普洱茶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在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超声时间及提取温度等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分析确定普洱茶中类胡萝卜素的最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的提取工艺是超声时间为120 s,静置提取时间为32.6 min,提取温度为51.4℃。在此条件下,普洱茶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液吸光度可达到理论预测值的98.8%。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67-1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翟婷婷;王海媛;刘静;于晓倩;晋兴华;
研究云南普洱茶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在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超声时间及提取温度等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分析确定普洱茶中类胡萝卜素的最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的提取工艺是超声时间为120 s,静置提取时间为32.6 min,提取温度为51.4℃。在此条件下,普洱茶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液吸光度可达到理论预测值的98.8%。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67-1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盼盼;吕春芳;曹鹏华;
采用混凝-Fenton联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研究,混凝最佳条件为:10%PFS投药量1.25 g/L,搅拌转速300 r/min,pH=7,反应时间2 h,Fenton反应最佳参数为:pH=3.5,H2O2投加量6 mL/L,n(H2O2)∶n(Fe2+)=5∶1,反应时间1.5 h。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的垃圾渗滤液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70.4%和97.3%,为后续深度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72-1674+1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盼盼;吕春芳;曹鹏华;
采用混凝-Fenton联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研究,混凝最佳条件为:10%PFS投药量1.25 g/L,搅拌转速300 r/min,pH=7,反应时间2 h,Fenton反应最佳参数为:pH=3.5,H2O2投加量6 mL/L,n(H2O2)∶n(Fe2+)=5∶1,反应时间1.5 h。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的垃圾渗滤液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70.4%和97.3%,为后续深度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72-1674+1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任欢鱼;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铁氧体纳米粉体,借助古埃磁天平、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粉体的组成结构、形貌、磁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铁氧体的磁性随着柠檬酸和稀土的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少,当柠檬酸用量比为0.5,稀土用量比为0.04时,复合铁氧体的饱和磁化强度最大。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75-1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任欢鱼;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铁氧体纳米粉体,借助古埃磁天平、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粉体的组成结构、形貌、磁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铁氧体的磁性随着柠檬酸和稀土的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少,当柠檬酸用量比为0.5,稀土用量比为0.04时,复合铁氧体的饱和磁化强度最大。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75-1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琳;许丹;董岁明;
研究了电化学氧化和新型微电极联合处理废水时,各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00 mL甲基橙废水在电压4 V、电极投加量135 g、pH=3、电极间距2 cm、曝气量800 mL/min条件下反应1 h时,COD Cr去除率可达到94%以上,COD Cr可降低到25 mg/L(O2)以下,远远达到了国家一级A标,去除效率比传统铁炭法提高了37%,比单一电化学氧化法提高了23%。新型微电极材料可重复循环使用30~50次,大大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源,而且操作简单,效果极佳。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78-1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琳;许丹;董岁明;
研究了电化学氧化和新型微电极联合处理废水时,各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00 mL甲基橙废水在电压4 V、电极投加量135 g、pH=3、电极间距2 cm、曝气量800 mL/min条件下反应1 h时,COD Cr去除率可达到94%以上,COD Cr可降低到25 mg/L(O2)以下,远远达到了国家一级A标,去除效率比传统铁炭法提高了37%,比单一电化学氧化法提高了23%。新型微电极材料可重复循环使用30~50次,大大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源,而且操作简单,效果极佳。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78-1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任荣亭;孟照娟;孙小蒙;
以滨化减二线油为原料,采用二次溶剂抽提工艺和催化加氢-溶剂抽提联合工艺制备环保型橡胶填充油。结果表明,二次溶剂抽提工艺在抽提温度50℃,剂油比1.5∶1时,可得到PCA为2.84%,C A值为10.76%,收率61.83%的环保型橡胶填充油。催化加氢-溶剂抽提联合工艺在催化加氢反应温度320℃,氢初压7 MPa,加氢时间2 h,抽提温度70℃,剂油比1.5∶1条件下,可得到抽余油PCA为2.03%,C A值为15.21%,收率75.20%的环保型橡胶填充油。催化加氢-溶剂抽提联合工艺的产品性质更优,收率更高。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81-1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任荣亭;孟照娟;孙小蒙;
以滨化减二线油为原料,采用二次溶剂抽提工艺和催化加氢-溶剂抽提联合工艺制备环保型橡胶填充油。结果表明,二次溶剂抽提工艺在抽提温度50℃,剂油比1.5∶1时,可得到PCA为2.84%,C A值为10.76%,收率61.83%的环保型橡胶填充油。催化加氢-溶剂抽提联合工艺在催化加氢反应温度320℃,氢初压7 MPa,加氢时间2 h,抽提温度70℃,剂油比1.5∶1条件下,可得到抽余油PCA为2.03%,C A值为15.21%,收率75.20%的环保型橡胶填充油。催化加氢-溶剂抽提联合工艺的产品性质更优,收率更高。
2013年09期 v.42;No.259 1681-1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